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神教傳說–蘇聯KV-2重型坦克略傳

怠惰瞭這麼久,還是想起來要更新一下這次為大傢帶來的是喀秋莎同學最喜歡的可靠的同志–KV-2重型坦克的故事(喀秋莎的睡衣是KV-2圖案這種事我會亂說?)1939年11月30

怠惰瞭這麼久,還是想起來要更新一下

這次為大傢帶來的是喀秋莎同學最喜歡的可靠的同志–KV-2重型坦克的故事(喀秋莎的睡衣是KV-2圖案這種事我會亂說?)

1939年11月30日,蘇芬戰爭爆發,蘇軍45萬人大兵壓境,從4個方向進攻芬蘭。由於芬蘭軍隊處於數量劣勢,芬軍高層決定在卡累利阿地峽地區集中主力扼守曼納海姆防線實施陣地戰,在其他地區以少量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實施機動戰和遊擊戰,最大限度地遲滯蘇聯紅軍的進攻,等待西方的援助,爭取在有利條件下與蘇聯議和。經過3個半月的激戰,戰爭最終以蘇軍慘勝告終。

在進攻曼納海姆防線的過程中,蘇軍發現自己沒有合適的坦克裝甲車輛能支援步兵強行突破現代化的堅固防禦陣地,隻能依靠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以步兵為主力進攻,造成相當慘重的傷亡。於是在戰爭結束後,蘇軍要求軍工部門研制具有強大火力和重裝甲的步兵支援坦克,以應對未來可能的攻堅戰鬥。

早在冬季戰爭爆發前,蘇聯便已經開始研制重型坦克,主要有3種型號:T-35、SMK和T-100。其中隻有T-35批量生產裝備蘇軍,而SMK和T-100在樣車階段就被否決。在冬季戰爭中,由基洛夫設計局設計的SMK重型坦克進行瞭實戰檢驗,蘇軍發現SMK雖然裝甲堅固足以抵擋敵軍反坦克炮的攻擊,但其底盤脆弱、發動機功率不足,在進攻過程中就陷入雪堆中無法行動,最終徹底放棄瞭SMK。T-100在被否決後,基洛夫設計局還曾經嘗試將其改造為固定炮塔的坦克殲擊車,加裝海軍的130毫米艦炮,即為所謂的SU-100Y反坦克殲擊車,但最終也被放棄。

SMK多炮塔重型坦克

T-100(上)和由其底盤改進而來的SU-100Y反坦克殲擊車(下)

多炮塔坦克的失敗讓斯大林十分憤怒,在視察這些多炮塔坦克後,斯大林對著蘇聯國防委員會的軍官們說:“專傢同志們,你們想在坦克裡開百貨店嗎?”基洛夫工廠的坦克設計專傢科京在瞭解情況後,對SMK坦克設計方案進行瞭大幅修改,主要是將多炮塔改為單炮塔、底盤結構改進加強、換裝寬履帶以適應惡劣路況、重點進行車身的小型化與輕量化設計改進等。經過大量改進設計的方案便是著名的KV-1重型坦克。KV-1從1940年開始在基洛夫工廠批量生產,至1942年生產結束共生產瞭3600餘輛,在衛國戰爭初期成為瞭蘇軍的主力重型坦克,雖然開戰初期因為混亂和補給不足而被大量遺棄和損毀,但剩餘的KV-1憑借厚重的裝甲在各個交通樞紐要道節節阻擊德軍的進攻,給德軍帶來瞭相當大的麻煩。(本文著重介紹KV-2,KV-1暫時不展開介紹瞭)

KV-1重型坦克(1940年型)

KV-2是以KV-1的底盤開發的改型坦克,其最大的特征便是我們熟悉的152毫米M-10型榴彈炮。采用152毫米榴彈炮的意圖很明顯:抵近敵軍的堅固工事進行射擊,拔除碉堡和火力點,為步兵開路。為瞭安裝152毫米炮,科京領導的設計團隊設計瞭一個大型炮塔,用於容納這門巨炮外加裝填手、炮手和彈藥。按照炮塔的不同,可將KV-2分為1939年型(安裝MT-1炮塔)和1940年改型(安裝MT-2炮塔)兩種。

KV-2(1939年型),炮塔為七角型,前部為傾斜式

KV-2(1940年型),炮塔改為容易生產的六角形MT-2炮塔(真·馬桶頭)

加裝瞭152毫米炮的KV-2固然火力強大(能直接在地面炸出一個直徑5米深2米的大坑),但缺點也不少:1、由於火炮和炮塔十分龐大且質量很大(車重從KV-1的42噸猛增至52噸),對原本的KV-1底盤造成瞭很大負擔,KV-2在行駛過程中經常出現傳動裝置損壞的情況,坦克機動能力低下,讓坦克車組頭痛不已,這也為KV-2在衛國戰爭中的不佳表現埋下瞭伏筆;2、由於M-10榴彈炮為分裝彈藥,火炮射速自然也變慢;3、重型炮塔使得在車身傾斜時無法旋轉(旋轉效果見下圖)

當然在實戰中翻車的情況多出現於行駛過程中,由於炮塔重心過高導致不少KV-2在衛國戰爭初期的急行軍中因為老司機沒註意路況而不小心翻車的情況屢見不鮮

雖然KV-2還存在很多未解決的問題,但隨著蘇芬戰爭的繼續進行,蘇軍迫切需要KV-2上前線,支援步兵攻破曼納海姆防線。於是,在1940年2月,首批兩輛KV-2試制車被送到瞭曼納海姆防線附近的蘇姆瑪地區投入實戰,這也是KV-2的第一次實戰。根據蘇軍記錄,一輛KV-2在進攻過程中遭到瞭芬蘭守軍的博福斯37毫米反坦克炮的攻擊,KV-2被命中48次,但由於炮塔前部110毫米厚裝甲的保護,37毫米炮彈打在坦克上和撓癢癢一樣無力。

KV-2在芬蘭的表現讓蘇軍十分振奮,當即要求基洛夫工廠量產KV-2。經過量產簡化版的KV-2 1940年型正式裝備蘇軍,根據前線部隊的意見,量產型的KV-2在炮塔後部加裝瞭一挺DT 7.62毫米車載機槍,以防敵軍步兵從炮塔後部偷襲。

二戰爆發後,蘇軍逐漸把步兵火力支援的任務交給瞭著名的BM-13“喀秋莎”式火箭炮,而針對敵軍重型坦克研制的SU-152和ISU-152自行火炮則徹底取代瞭KV-2的地位,再加上KV-2表現不佳,KV-2最終於1942年以後停產,總共生產瞭225輛。

1941年6月,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德軍裝甲集群的閃電戰攻勢把蘇軍打瞭個措手不及,前線部隊節節敗退。在遲滯德軍進攻的防禦戰中,由於戰前準備不足,沒有攜帶足量的彈藥和燃油,再加上急行軍中出現的底盤傳動故障,大量KV-2被蘇軍車組拋棄在公路兩旁,並被德軍繳獲。但也有部分沒有炮彈的車組想出瞭對抗德軍的好辦法,那就是撞!德軍在戰爭初期經常遇到一些沒炮彈的KV系列重型坦克和T-28多炮塔坦克在街頭對德軍車隊橫沖直撞,看到德軍反坦克炮就將其壓扁,德軍也因此稱呼KV-2等蘇軍重型坦克為“街道上的怪物”。

德軍繳獲的一輛1939年型KV-2,這輛坦克的車組在撤離前將火炮復進機內的液壓油放掉後開炮,使火炮徹底報廢以免被德軍利用

這輛KV-2在過木制橋梁時由於車身過重,直接把橋壓垮,坦克陷入廢墟中無法移動,被迫拋棄

被德軍繳獲的一輛1940年型KV-2,德軍士兵的一大興趣就是從炮塔中取出一枚152毫米炮彈放在車身上與KV-2合影

部分MT-2炮塔還被加裝到蘇軍裝甲列車上以增強火力

關於KV-2最有名的一個戰例當屬蘇軍第2坦克師下屬的一輛KV-2在立陶宛的拉斯葉尼亞阻擊德軍第6裝甲師一部的故事瞭。

1941年6月23日,德軍第6裝甲師占領拉斯葉尼亞,並且在多比薩河構築瞭2個以上的橋頭堡。 為瞭打破這些橋頭堡,蘇聯第2坦克師準備進行反擊,也為切斷拉斯葉尼亞市內德軍和河邊德軍的聯系,師長索利亞良欽少將調撥1輛帶足彈藥的KV-2和一些步兵前往阻截。蘇軍這支小部隊的行動出乎德軍的意料,蘇軍順利把一個德軍裝甲營與主力部隊分割開,孤立在橋頭堡一側。

為瞭救出友軍,一支德軍部隊在第二天出發前往橋頭堡,但遭到瞭那輛KV-2的迎頭痛擊,在152毫米炮和機槍的攻擊下,德軍損失12輛卡車後被迫撤退。由於德軍主要裝備的35t輕型坦克的37毫米炮無法擊穿KV-2,第6裝甲師隻能請求友鄰的第1裝甲師的反坦克營協助解圍。第一裝甲師派出瞭6個50毫米pak38型反坦克炮組前往支援。

德軍裝備的pak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這種反坦克炮在實戰中被證明難以有效摧毀蘇軍重型坦克,直到其後來的改進型–75毫米的pak40反坦克炮裝備部隊,才擁有對抗重型裝甲目標的能力

德軍反坦克炮組向KV-2所在的方向隱蔽前進,在550米距離架設陣地開炮射擊,共射擊瞭7發,全彈命中,但均未對KV-2造成傷害。在掩護坦克的蘇軍步兵的指引下,這輛KV-2很快將這些反坦克炮盡數摧毀。

德軍見50毫米反坦克炮沒有作用,決定使用88毫米高炮來對付這輛KV-2。他們找來瞭駐紮在拉斯葉尼亞近郊的第298高射炮營,其派出瞭一門88毫米高炮隱蔽接近KV-2,但還是被KV-2乘員發現並擊毀。第6裝甲師在夜間派出第57裝甲工兵營的一小支工兵接近KV-2進行爆破,但隻炸斷瞭KV-2的履帶,車身毫發無損

6月25日,德軍決定進行最後的攻擊:他們再次調來一門88炮,並派瞭幾輛35t輕型坦克在周圍活動並持續射擊以吸引KV-2乘員的註意,掩護88炮的行動。88毫米炮進入合適的炮位後,馬上對KV-2連續射擊6發,全彈命中。德軍士兵見KV-2沒瞭反應,便上前查看,發現隻有2發炮彈擊穿其裝甲。正當德軍檢查完畢登上KV-2時,這輛KV-2的炮塔突然開始旋轉!結果幾名德軍不得不趕緊跑開,以免被車載機槍射中。最後,德軍工兵撬開瞭KV-2炮塔後部艙蓋,投入幾個手榴彈殺死瞭幸存的車組乘員,這輛不屈的KV-2和他英勇的車組們才永遠停止瞭戰鬥,但他們成功拖住德軍長達2天的時間,為蘇軍主力的撤退和反擊贏得瞭時間。

為國傢戰鬥至死,或許是這輛KV-2最好的歸宿

被德軍“斯圖卡”轟炸機俯沖投彈命中的KV-2,整個車體已經完全被炸碎,德軍逐漸積累瞭對付蘇軍重型坦克的經驗,以空地配合的方式有效對抗重型坦克

保存在莫斯科中央陸軍博物館的唯一一輛1940年型KV-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