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文明之光》:給孩子開展通識教育的傢長讀本和大綱

現在越來越多的傢長開始重視孩子的通識教育,這是個好現象,說明大傢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長遠發展。我覺得通識教育是傢庭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可以作為學校學科教育的補充。現在的教育

現在越來越多的傢長開始重視孩子的通識教育,這是個好現象,說明大傢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長遠發展。我覺得通識教育是傢庭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可以作為學校學科教育的補充。現在的教育體制下,盡管學校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但是考試、分數和背誦記憶仍然是孩子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重中之重。

越來越多的社會名人和專傢學者提倡通識教育,同時也不斷推出通識教育的課程、書籍等。與技能學習(例如:學習樂器、學習球類運動)和學校的學科考試相比較,開展通識教育並非易事——沒有教材、沒有考級要求、沒有比賽名次——因為通識教育是對個體精神層面的培養。

囉裡囉嗦

在具體談論通識教育和吳軍博士的《文明之光》這套書之前,先囉嗦幾句。

我是吳軍博士的粉絲,吳軍博士是我的人生導師(不認識我本人的人生導師)。吳軍博士是人工智能、語音識別和互聯網搜索領域的專傢。他畢業於清華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曾經在谷歌、騰訊等多傢國內外知名公司任高管。現在是一名投資人。吳軍博士著作頗豐,既涵蓋他的老本行(《浪潮之巔》、《矽谷之謎》、《數學之美》、《智能時代》等),也涉及人文領域(《文明之光》、《大學之路》),還包括人生態度和處事方法(《見識》、《態度》、《格局》等)。

不同於其他名人的成功學說教,吳軍博士總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最平等的姿態、最睿智的思考、最豐富的人生閱歷,娓娓道來他的人生經驗和專業知識。作為粉絲,他的大部分書我都會買來閱讀;他在得到APP上的大部分付費講座我都聽瞭。很多書和講座我看瞭(聽瞭)不止一遍(有些讀的是電子書)。上圖為證(《數學之美》還沒讀完)。


什麼是通識教育?

借用吳軍老師在《我們為什麼要接受通識教育?》中的闡釋,通識教育翻譯自拉丁文artes liberales (英文是liberal arts)。Artes (art)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音樂、繪畫、攝影等,但它的含義其實更廣泛,包括數學、哲學、歷史、藝術、音樂和很多其他人文學科。在古希臘,是否接受過通識教育,是區別自由民和奴隸的依據,區別在於精神自由。吳軍博士說,中國人已經從法律上的自由人變成經濟上的自由人,接下來應該變成精神上的自由人,此時通識教育就顯得特別有必要瞭。*

美國有些大學叫“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這種類型的大學註重全面綜合教育,強調發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其課程設置以基礎學科為主,涵蓋人文藝術、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門類。

接受通識教育對人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吳軍博士說,通識教育並不能直接讓你來謀生和賺錢。通識教育影響個體的長遠發展。它的本質是能夠將所學的這些知識用於很多地方,而不是直接用來做具體的事情。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教育,隻是讓我們掌握瞭單一的或者過於專業化的技能。即使做同一件事情,精英水準和普通執行層面水準的差距可能是幾個數量級的。要達到精英水準,就需要提高綜合素質,而非獲得一個個單一的技能。而提高綜合素質這件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受通識教育。*

現在中小學“雙減”政策之後,大傢越來越多地提到素質教育,由以前的學科類課外班轉戰到音體美類的“素質教育”課外班。不可否認,這比隻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要好很多。但是很多人也在無形當中將“素質教育”給狹隘化瞭,忽視瞭更為重要的思維發展、做事情的方法、精神層面的滋養等等。

另一方面,有些人也將通識教育狹隘地理解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瞭解各方面的知識當然很重要,這構成一個人理解事物、社會和歷史的基本背景信息。但是從所知當中獲得思維的發展和靈感的註入恐怕是通識教育更重要的目的。

吳軍博士舉瞭一個例子。矽谷一些中學生見到馬斯克時問他,在大學裡學什麼才能成為企業傢。馬斯克總是不假思索地說,像我一樣學物理,因為你會因此有一種最適合這個世界的思維方式。吳軍博士說,可見,在馬斯克心裡,物理學的那些知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物理學的思維方式,然後做到一通百通。*

吳軍博士提到,世界上很多國傢都有名校情結。世界上的頂級名校,相比於二流大學,專業課講得並沒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大傢為什麼都想上名校,除瞭學生的群體素質高、教育資源多,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可以在那裡接受到更好的通識教育。*


從哪裡獲得通識教育?

目前中國的絕大部分大學或者學院還是嚴格分專業的,中學教育又非常強調分數。所以,即便上瞭最好的大學,也未必能接受到很好的通識教育。因此,我們隻有在課堂外想辦法補救瞭。這時傢庭教育和傢長可以起到一些作用瞭。傢長除瞭關註孩子的考試分數之外, 可以適當補充適合孩子年齡和心智的通識教育,同時將通識教育的理念灌輸給孩子。

我也註意到,北京大學於2007年設立元培學院,清華大學於2014年成立新雅書院,目的都是推進通識教育。這說明國內大學也開始重視通識教育瞭。


《文明之光》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文明之光》一共有四冊,按照時間先後講述瞭人類文明史,涉及歷史、科技、藝術、政治的方方面面。作者選擇瞭人類文明史的幾十個片段來講述對文明的理解,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片段的有機拼接看到文明發展的脈絡。這套書不僅僅是講述歷史,更重要的是訓練思維。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提到的,“翻開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國的歷史教科書,基本上都是在講述王侯將相攻城掠地的豐功偉業,帝國的擴展和興衰,很少講述世界各地區對文明的貢獻。時過境遷,人們會發現,經過歷史的滌蕩,這些王侯將相其實剩不下什麼影響,雖然他們的故事很好聽,很好看。” “真正影響到我們的是那些文明的成果,包括經濟的、技術的和人文的,而這些文明的成就恰恰容易被歷史所忽略。”

吳軍博士在前言中提到瞭他選擇題材的三個原則:

  • 對人類文明產生瞭重大影響,卻常常被忽略的人和事(例如:中國的壟耕種植法);
  • 所選的題材是作者所熟悉的 (作者見過實物的題材、或所去過的地方發生的事情);
  • 作者對該題材有深刻體會和認識的(寫書的最重要目的是和讀者交流)。

吳軍博士是理工科背景,但是他的人文素養讓人驚嘆。他自己就是一個通識教育的踐行者和榜樣。他博覽群書,有很高的文學修養(他喜歡雪萊的詩),有很深的哲學功底(他喜歡尼采和莊子),他有很高的音樂素養(他專程飛到澳大利亞去看卡雷拉斯的謝幕演出),他有很高的藝術修養(他的攝影技術非常專業),他有非常深厚的歷史積淀(他去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參觀學習)等等。如果你是《矽谷來信》欄目的聽眾,你會深表贊同。吳軍老師是一個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歷萬端事,識千萬人的人。不同於專註在某一個領域的學者,吳軍博士本身就對人類文明的方方面面充滿好奇、不斷探索。他不僅博覽群書,他還跟各個領域的權威人士進行交流和學習,他還遊歷世界各地等等。讀完這套叢書,你會被吳軍博士的博學、見識、敏銳的觀察力、獨到的觀點所嘆服。

正如斯坦福大學物理系教授張首晟在序言中寫道:“在今天的世界,用鐵路與航海在地理上建立聯絡已不是那麼重要。建立知識的橋梁,連接不同知識領域的孤島,才是推進文明的動力。知識跨領域的連接能有效提高信息的密度,必然導致網絡時代的文明大爆炸。本著這個意願,邀請讀者們看一位計算機科學傢兼工程師寫的文明故事,和一位物理學傢寫的序言,也許是在這個方向上邁出的小小一步。”

說一下我印象比較深的幾個章節。

關於瓷器。吳軍博士梳理瞭瓷器的發展歷史,講到“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上,沒有任何一種商品能像瓷器那樣,改變世界的政治文化和人類的生活。” 他所論述的工匠經驗和科學(化學)發展在瓷器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我尤為感興趣。關於畢加索。吳軍博士講到瞭他最終看懂畢加索和他的畫是去澳大利亞旅遊時“機緣巧合”的收獲。行程的最後一天在悉尼,他沒有安排,就去瞭當地的美術館。主辦方從世界各地借來上百幅畢加索的作品(覆蓋瞭畢加索各個時期的創作),按照時間順序排放並提供瞭達到專業水準的錄音講解(這些錄音首先會介紹作品創作的大背景)。吳軍博士一邊看畫一遍聽錄音,然後對畢加索的瞭解就忽然開竅瞭。關於發明創造。美索不達美亞地區發明的輪子和中國農民發明的壟耕種植法,這兩項發明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可能比從亞歷山大到拿破侖那樣的10個軍事傢更大。
關於瓷器。吳軍博士梳理瞭瓷器的發展歷史,講到“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上,沒有任何一種商品能像瓷器那樣,改變世界的政治文化和人類的生活。” 他所論述的工匠經驗和科學(化學)發展在瓷器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我尤為感興趣。關於畢加索。吳軍博士講到瞭他最終看懂畢加索和他的畫是去澳大利亞旅遊時“機緣巧合”的收獲。行程的最後一天在悉尼,他沒有安排,就去瞭當地的美術館。主辦方從世界各地借來上百幅畢加索的作品(覆蓋瞭畢加索各個時期的創作),按照時間順序排放並提供瞭達到專業水準的錄音講解(這些錄音首先會介紹作品創作的大背景)。吳軍博士一邊看畫一遍聽錄音,然後對畢加索的瞭解就忽然開竅瞭。關於發明創造。美索不達美亞地區發明的輪子和中國農民發明的壟耕種植法,這兩項發明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可能比從亞歷山大到拿破侖那樣的10個軍事傢更大。
關於瓷器。吳軍博士梳理瞭瓷器的發展歷史,講到“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上,沒有任何一種商品能像瓷器那樣,改變世界的政治文化和人類的生活。” 他所論述的工匠經驗和科學(化學)發展在瓷器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我尤為感興趣。關於畢加索。吳軍博士講到瞭他最終看懂畢加索和他的畫是去澳大利亞旅遊時“機緣巧合”的收獲。行程的最後一天在悉尼,他沒有安排,就去瞭當地的美術館。主辦方從世界各地借來上百幅畢加索的作品(覆蓋瞭畢加索各個時期的創作),按照時間順序排放並提供瞭達到專業水準的錄音講解(這些錄音首先會介紹作品創作的大背景)。吳軍博士一邊看畫一遍聽錄音,然後對畢加索的瞭解就忽然開竅瞭。關於發明創造。美索不達美亞地區發明的輪子和中國農民發明的壟耕種植法,這兩項發明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可能比從亞歷山大到拿破侖那樣的10個軍事傢更大。

《文明之光》可以作為通識教育的基本讀本和大綱

通識教育涉及的領域太廣瞭,我們在幫助和引導孩子開展通識教育的時候,往往會覺得需要學的東西太多太雜,沒有框架,沒有大綱。我個人覺得《文明之光》恰好可以作為通識教育的基本讀本和大綱,傢長可以先自己通讀一遍,對整個人類文明的框架有所瞭解。之後再引導孩子學習或者瞭解某一領域的具體知識時,就知道這一領域歸屬人類文明畫卷的哪一部分。更為重要的是,你很清楚這部分知識(文明)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起到瞭什麼作用。

吳軍老師的書(以及講座)可讀性都非常強。他曾經在講座中說過,將最復雜和最專業的事情/知識用最簡單通俗的語言給普通大眾講明白才是真正厲害的專傢。我覺得他也在踐行著這一理念。不像很多專傢學者寫書,或故作高深,或堆砌一堆學術術語。

如果大傢沒有時間看這套書的話,也可以聽一下吳軍博士在得道APP的講座《科技史綱60講》。我剛剛開啟聽這個講座。瀏覽瞭一下大綱,它的內容相當於《文明之光》的精華部分,側重科技發展。

除瞭傢長之外,我覺得中學生甚至閱讀能力較強的高年級小學生都可以讀讀這套書。另外,雖然這套書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但是每個章節也相對獨立,如果你對某個領域特別感興趣,可以優先閱讀這些章節。


後記

通識教育這個領域我也一直在探索,有一些初步的想法,也搜索到一些初步的好資源。在之後的文章裡,我也會推薦通識教育相關的書籍或者課程。也歡迎大傢討論和薦書。

在北京(可能其他地方也是如此),為瞭中考,很多傢長非常熱衷讓小學生提前學習“小四門”(歷史、地理、生物、政治)。有的傢長甚至找來初中的課本讓孩子看。我個人認為,如果以通識教育的目的讓孩子學習一下小四門,引導孩子對各個學科(人類文明)的興趣,是值得鼓勵的。但是為瞭考試而背誦各種知識點,有點本末倒置,而且也非常枯燥。引導孩子對某個學科的興趣遠遠大於將課本上的知識點背誦下來。

說明:帶星號的段落引自吳軍老師的文章《我們為什麼要接受通識教育?》,為閱讀方便起見,沒有添加引號。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rR1aZQJr5qC1kMsfsx5QyA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