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讀毛年譜(065):錯殺袁文才王佐,井岡山根據地失陷記(1)

為粉碎國民黨的“會剿”,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和朱德率紅四軍主力第二十八團、第三十一團及軍直屬隊出擊贛南,開辟新的根據地。毛澤東沒想到,他離開井岡

為粉碎國民黨的“會剿”,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和朱德率紅四軍主力第二十八團、第三十一團及軍直屬隊出擊贛南,開辟新的根據地。

毛澤東沒想到,他離開井岡山一年之後,留守人員內部橫生波瀾,他親手創建的井岡山根據地徹底失守,直到1949年才回到解放軍手中。而他本人,36年之後才有機會再回到井岡山。發生瞭什麼事呢?

——還要從六大決議說起。

一、傳達六大決議,跳過的一段

1929年1月4-7日,毛澤東在寧岡縣柏路村主持召開中共紅四軍前委、湘贛邊界特委和共青團特委、紅四軍和紅五軍軍委以及邊界各縣縣委聯席會議,傳達和討論剛收到的中共六大的決議案;同時也研究打破第三次機“會剿”的策略,決定采取“攻勢的防禦”方針,將反“會剿”和反經濟封鎖結合起來,實施毛澤東提出的“圍魏救趙”戰略,由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率領紅五軍留守井岡山,朱、毛率領紅四軍主力二十八團、三十一團揮師下山,直出贛南,從而達到內線堅守與外線作戰相結合的目的。

1月7日中午,柏路會議正式結束,代表們紛紛離開。毛澤東特意下瞭彭德懷、譚震林以及湘贛邊界特委書記鄧乾元、中共永新縣委書記龍超清、寧岡縣委書記王懷等人。什麼事情呢?

毛澤東告訴大傢,剛傳達的中共六大文件時,他跳過瞭一段。這一段是《蘇維埃政權的組織問題決議案》章節中“關於與土匪的關系”一節,這段話說:

“暴動前可以同他們(土匪)聯盟,暴動後則應解除其武裝並消滅其領袖。與土匪或類似的團體聯盟,僅在暴動前可以適用。暴動之後,宜解除其武裝並嚴厲地鎮壓他們。這是保持地方秩序和免遭革命死灰復燃之必要的先決的前提。他們的首領應當作反革命的首領看待,即令他們幫助暴動亦應如此。這類首領均應完全殲除。土匪而浸入革命軍隊或政府中,便危險異常。這些分子必須從革命軍隊和政府機關中驅逐出去,即其最可靠的一部分,亦隻能利用他們在敵人後方工作,絕不能位置他們於蘇維埃政府范圍之內”。

因為袁文才、王佐在場,這段話毛澤東跳過去瞭。現在他和各位領導人商量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王懷和龍超清認為,既然中央有這樣的指示,就應當執行,對於井岡山的土匪,我們也應堅決殲除。

陳毅反對,因為紅四軍不久前才發瞭《告綠林兄弟書》,號召綠林兄弟們加入紅軍,與共產黨齊心合作,一下子變瞭調頭,不好;再說袁、王早就是革命同志。

朱德也表示瞭異議,這麼做無異於過河拆橋、自相殘殺,怎麼也說不過去。

譚震林從戰略的角度支持瞭朱德、陳毅的觀點,井岡山上的任何事都離不開袁文才、王佐,尤其是在眼前的困境下,更要倚重他們協助紅五軍守山。

毛澤東決定,袁文才、王佐的問題不在中央文件的意思范疇內。對於袁文才和王佐兩位同志,不能把他們當作土匪看待。他們是功臣。

紅五軍軍長的彭德懷,以不清楚袁文才、王佐的情況為由,自始至終沒發表任何看法。

但湘贛邊界特委書記的鄧乾元堅持,中央文件對土匪的處置不是憑空制定的,應該將袁文才的蘇維埃政府主席一職免去,另行換崗,不讓他與王佐糾合在一起。

眾人贊同這個意見,毛澤東也同意,提出將袁文才調離井岡山,改任紅四軍副參謀長,隨大部隊一起遠征贛南,又任命袁文才的好友劉輝霄為前委秘書長。

毛澤東對於袁文才是什麼態度呢?他相信袁文才、王佐已經改造好瞭,是自己同志,但也深知袁文才有些習性是難以改變的。據彭德懷後來回憶說:

應該說,毛澤東對於袁文才也是有所提防的。帶在身邊,既是隨時管束,也是進一步改造,當然是最好的辦法。毛澤東做瞭說服工作,袁文才同意隨紅四軍出征。

二、土客籍矛盾是比軍事更大的隱患

毛澤東離開井岡山時,心裡是很多擔憂的。隻有紅五軍與王佐的三十二團留守,3萬餘國民黨大軍壓境,能守得住嗎?

還有一個更令人擔心的事情:土客籍矛盾。這個矛盾在根據地內部幾乎是水火不容的程度。

所謂土客籍矛盾,指的是土籍居民和客籍居民兩大社會群體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矛盾。這一矛盾不僅存在於湘贛邊界,而且還存在於江西的贛州、南昌、宜春、吉安、萍鄉及湖南衡陽、郴州、茶陵等地。

湘贛邊界的土籍居民,主要是指歷史上因戰亂從北方遷入湘贛邊界的移民, 因為來得早,他們占據瞭平地和良田。客籍居民則是指明末清初從廣東梅州地區及福建泉州、莆田遷入湘贛邊界的移民。 因為平原地帶被先來的土籍占據,他們隻得住在山腳或山裡面。他們講的是客傢語言,又客居在別人的地盤上,故被稱為客籍。

在井岡山根據地的創建過程中,土籍人掌握瞭一定政治權力,如以龍超清為書記的縣委和以文根宗為主席的工農兵政府,主要負責人幾乎都是土籍。而客籍人則掌握瞭一定的軍事權利,袁文才、王佐就是客籍的民眾領袖和客籍利益的保護者。 這便是社會上流傳的“土籍的黨,客籍的槍”的來歷。

1928年2月18日成立的寧岡縣工農兵政府為例。推薦選舉工農兵政府主席時,土籍與客籍針鋒相對,互不相讓。毛澤東隻得退而求其次:工農兵政府主席由兩籍人士輪留擔任,任期三個月。雙方這才平息下來。

後來又橫生枝節,土籍人任期屆滿後,客籍人推舉的主席,屁股還未坐熱,就被土籍人把持的寧岡縣委以“沒文化、水平低”為由撤換下來。這一下差點激起客籍人的民變,袁文才以邊界工農兵政府主席的名義否決瞭寧岡縣委的決議。

1928年的“八月失敗”,以袁文才、王佐為主的客籍人掌握的紅四軍三十二團,在茅坪居然無組織無紀律地槍殺瞭土籍人、原寧岡縣工農兵政府主席文根宗。土籍人大為恐慌,一下子逃往鄰縣達6000人之多。後經邊界特委與紅四軍前委采取斷然措施,方才平息瞭這場風波。但深埋在土、客籍人之間的仇恨卻愈加難解。

井岡山時期, 毛澤東同志為克服土客籍矛盾和地方主義,想瞭許多辦法,采取瞭許多措施。如,加強黨內培訓,提高黨員的思想素質;在幹部調配、使用和培養方面,註意一視同仁。但幾百年的積習恩怨,如何一朝解決?

湘贛邊界特委一班人大多與袁文才、王佐的三十二團關系緊張,相互摻雜進瞭許多狹隘的非無產階級思想,猶如一團難以理清的亂麻。大敵當前,他們能否攜起手來,共禦強敵,保住井岡山?

毛澤東不放心。為平衡關系,也為瞭能真正黏合住邊界特委與王佐等人,他將自己一貫器重賞識的黨務工作者、人稱“宛麻子”的宛希先留瞭下來,並反復作瞭特別交代。

作為特委班子裡重要成員,宛希先是唯一的外籍幹部。宛希先時年24歲,祖籍湖北黃梅,自從追隨毛澤東上瞭井岡山後,一直專事井岡山根據地的地方政權建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