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讀史小記:當斷則斷

公元前455年,晉國的世卿大族內鬥,智氏脅迫韓、魏,聯合出兵,征伐不願獻地的趙氏,爆發瞭晉陽之戰。雙方謀臣使出渾身解數,但雙方主帥智伯和趙襄子對待細節有完全不同的態度,戰機

公元前455年,晉國的世卿大族內鬥,智氏脅迫韓、魏,聯合出兵,征伐不願獻地的趙氏,爆發瞭晉陽之戰。雙方謀臣使出渾身解數,但雙方主帥智伯和趙襄子對待細節有完全不同的態度,戰機會突閃而現,也會稍縱即逝。

(圖片來自網絡)

激烈的晉陽之戰持續兩年,久攻不下之際,聯軍主將智伯生出奇謀,引汾水灌淹晉陽城,勝敗到瞭最關鍵的時候。趙氏謀臣張孟談說服趙襄子,固守的同時施展陰陽之策。一方面秘密出城,聯絡魏韓,暗圖知氏;另一方面,張孟談公開朝見智伯,百般周旋拖延,做足表面文章。韓魏的態度已經成為晉陽之戰的關鍵變量。英雄所見略同,智者所慮無異,智氏謀臣也最擔心趙、魏、韓之間的暗流洶湧。

智過和張孟談是對陣雙方的高人,他們相遇在智氏大營,敏銳地感受到“其志矜,其行高”,認為韓魏必將有變,並立即建議主帥智伯高度重視韓魏,“不殺則遂親之”,許以厚利結交韓魏之臣、穩定韓魏之心。然而智伯惜乎眼前之利,不知日後之禍,輕描淡寫拒絕瞭智過的建議。大營偶遇,“人群中多看瞭一眼”,張孟談和智過一樣,都無法忘卻對方的容貌神行,強烈感受到智過眼神中的懷疑和逼視,脆弱的“窗戶紙”經不起微弱的一口氣瞭。張孟談返回晉陽,同樣迅速向趙襄子建議,立即采取行動,“今暮不擊,必後之矣”。和智伯不同,身處危局,面臨變局,趙襄子從善如流、當機立斷,當晚就會同韓魏,反戈一擊,殲滅瞭智氏勢力。

智脅迫韓魏,合兵攻趙,借力之勢可用不可久。何況韓魏本受智氏脅迫,各懷心事,見水淹晉陽,“無熹志而有憂色”,謀臣郗疵見到此情,也曾諫言智伯,“韓、魏之君必反矣”。對於人心人情細節毫不敏感,對於戰場風雲變化不識不應,智伯當斷不斷,連失先機,敗局不可避免。棋逢對手智者斷,狹路相逢勇者勝。所見即他人所見,所思即他人所思,所行即他人所知,以全速就一時,以全力克一點,以求破局而出,以合陰陽之道。

(圖片來自網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