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從考古角度看野豬變傢豬,網友:豬頭肉少瞭

今天二師兄的身價又跌瞭。根據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本周豬肉批發價格為23.47元/公斤,環比下降1.7%,連續三周下跌。看到這則消息,不知道二師

今天二師兄的身價又跌瞭。根據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本周豬肉批發價格為23.47元/公斤,環比下降1.7%,連續三周下跌。

看到這則消息,不知道二師兄是否會高興?但是作為消費者還是挺高興的。我們人類從9000年前起開始馴化野豬,歷經數千年,終於把野豬馴化為傢豬,成為我們主要的肉食來源之一。所以小編今天就想和大傢談談中國傢豬的馴化之路。

是不是看啥都像RMB?

中國的傢豬是從野豬馴化來的嗎?

目前學術界對此觀點較統一,人們之所以認為傢豬是由野豬馴化而來的,其主要依據有以下 4 點:

1、野豬和傢豬之間並無生殖隔離,在偏遠山區的養豬農戶經常會發現,傢母豬生下來的小豬,和野仔豬外觀習性相似。

2、野豬的分佈范圍十分廣泛,從遙遠的青藏高原到印度尼西亞的小海島,均發現瞭野豬的蹤跡。

3、大量野豬和傢豬生活在同一個地域,很多飼養傢豬的地區,也有野豬的存在。

4、野豬和傢豬在形態、行為、生理等許多指標上都非常近似。[1]

人類為何要馴化野豬?

在這一問題上,學者們的觀點並未達成統一。人類馴化動物的原因有很多,除瞭為人類提供穩定的肉食來源之外,還可以建立人類與動物之間情感寄托的寵物關系。同時,通過對動物的馴化,能彰顯領袖的權威,有效地控制社會資源與勞動力,為瞭進一步鞏固財富積累和樹立威望,強化食物生產最終導致瞭馴化和農業的產生。

但人類馴化所帶來的影響是明確的,這個影響可以概括為六個方面:

1、人類獲得瞭穩定的肉食來源,促進瞭農牧業的發展;

2、為以骨骼、皮毛為原料的手工業發展創造瞭很好的條件;

3、增強瞭人類的作戰能力和交通能力;

4、在隨葬和祭祀中發揮作用,促進瞭禮制的發展;

5、增加瞭由於動物引發疾病的風險,一定程度上降低人類飲食的多樣性;

6、隨著社會的發展,傢養動物成為財富和地位的象征,飼養傢畜及其飼養方式的規模化和產業化加劇瞭社會的不平等。[2]

人類通過控制某些野生動物,為其提供必要的生存條件,有意識地對其進行繁殖和選育,使其成為傢養動物。傢養動物的出現及發展,從根本上改變瞭人類與動物的共存關系,對人類發展產生瞭重大的影響。

豬形陶罐 江蘇高郵龍虯莊遺址 南京博物院藏

人類如何馴化野豬?

動物馴化過程概括為三個步驟,即捕獲和控制動物、馴服動物、控制動物的繁殖。

第一步,捕獲和控制動物。野豬馴化為傢豬的過程,應該和早期人類聚居地周圍產生的人類生活垃圾有關, 仍有營養價值的殘餘食物吸引瞭附近的野豬來此覓食。在這一階段,有助於人們近距離觀察捕獲的野豬,積累野豬生態、行為的相關知識。

第二步,馴服動物。一些性情較為溫順的野豬通過和人類長期近距離的接觸,被人類飼養,形成傢豬的雛形。

第三步,控制動物的繁殖。人類有意識地控制野豬的繁殖,從而保證馴化的進程,形成理想的動物生理、行為特點,因此改變瞭野豬的形態和習性,成為蓄養的傢豬。

陶豬 河姆渡文化 中國國傢博物館藏

野豬與傢豬有何不同?

野豬和傢豬體型比例差異

從這一張圖上,我們就能明顯地看到野豬與傢豬體型不同, 主要是野豬前軀大, 占百分之七十, 後軀小, 占百分之三十。經過人們不斷改良的傢豬, 前軀和後軀約各占百分之五十。 而現代最好的豬型, 前軀縮小到百分之三十五, 後軀增大到百分之六十五。 [3]

難怪有網友說:傢豬的馴化過程使豬頭肉變少瞭。而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在於:自然界的野豬因為尋找食物的緣 故,經常覓食掘巢、 拱土,使嘴進化得長而有力,犬齒發達,頭部強大伸直,頭長與體長之比例大約為1∶3。 而被人類控制的野豬,經過長期的給料喂養,無需費勁覓食並限制其活動後,導致頭部明顯縮短。[4]

紅陶豬形壺 大汶口文化 山東省博物館藏

如何證明考古遺址中的豬骨是否為馴養的豬?

動物的馴化歷史開始於距今 1 萬年左右的全新世,但是要想從考古發現的角度證實這一結論是相當困難的,因為馴化發生之初,拘系或囚禁野獸並不能馬上使這些動物的體質特征產生變化,而要使之在形態特征上有所改變,過程需要很長時間。

不過科學傢們找到瞭一種間接的鑒別方法,這就是對某一遺址的動物的死亡年齡進行分析,如果某一遺址的動物遺存的年齡組合中,幼年個體的比例占多數的話,對於豬來說即 1 歲以下的個體,則表明該動物群的生活是有人類幹預過的,不大可能是狩獵打死的,應是經過人類圈養後宰殺所造成。這一方法最早被運用於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豬骨是否是被馴化這一問題之中。

豬形陶鬶 山東省膠州三裡河遺址 中國國傢博物館藏

傢豬的起源在哪裡?

中國境內最早的傢豬骨骼出土於廣西桂林甑皮巖遺址,以及河北的徐水南莊頭遺址,都發現瞭距今 9000 年以上的可能是被馴化的豬的骨骼。

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9000~7700年)出土瞭具有傢豬形態特征的豬下頜,這一傢豬樣本的直接測年結果在距今8600年左右。在河北磁山遺址、跨湖橋遺址、甘肅大地灣遺址等前仰韶時期的遺址中也發現瞭傢豬骨骼。這些來自不同地理區域不同遺址點的早期傢豬骨骼的發現, 印證瞭即使在中國,傢豬也有可能是多中心起源的。

另外給大傢分享一個冷知識,你知道為什麼在很多的遺址中,都有豬的下頜骨作為陪葬品嗎?因為在那個時候,豬的下頜骨被視為一種財富的象征,所以它像後世的明器一樣成為瞭重要的陪葬品。

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出土傢豬下頜

新石器時期的“豬”文物

最後再給大傢介紹3件,新石器時代的“豬文物,第一件,就是馬傢浜陶豬。

馬傢浜文化(距今7000-6000年)陶豬 長8.1厘米,寬4.6厘米,高4.9厘米

這件馬傢浜文化的陶豬身軀肥碩,嘴部前拱短促,腹部圓滾下墜,四腿粗短, 野豬的特征蕩然無存。陶豬的體表還附有少許朱紅色,應是當時塗彩的剝落所致。

它出土於上海市青浦區崧澤遺址,現在這件文物被收藏在上海歷史博物館,第一展廳,“上海的起源”中就能看見它哦。

第二件是河姆渡豬紋陶缽

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5300年)豬紋陶缽 口邊長21.7厘米、寬17.5厘米、高11.7厘米

河姆渡文化豬紋陶缽為炭黑陶,器表打磨光亮,長邊兩側各陰刻一豬。豬的腹部運用瞭陰刻重圈和草葉紋等紋樣。豬的形象為研究傢豬的馴養過程提供瞭寶貴的物證,彌足珍貴。

它現在被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河姆渡文化的介紹展區。

第三件文物,豬形匜

崧澤文化(距今6000-5300年)豬形匜 器高6.7厘米

匜,是帶流的水器,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盛行於東周。崧澤遺址出土的豬形匜為泥質灰陶,厚胎,口微斂,有流,方沿,直腹,圜底,近底的外壁壓印“∽”形紋一周。

神奇的是,當你把它底朝上倒扣時,這件容器竟成瞭一件陶塑。 眼、耳、鼻、嘴俱全,“∽”形印紋似乎成瞭聳起在豬脊梁上的一排鬃毛,圓渾的器身就是豬身,雖然沒有四肢的具體形象,卻活現瞭一頭匍匐前進的傢豬的憨態。這件文物現在被收藏於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

據《左傳》記載,“六畜”為馬、牛、羊、豚 (豬)、犬和雞。

這六種動物中,豬是9000年前第二個被馴化的動物,你知道第一個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是什麼嗎?

參考

  1. ^顧京晶 傢豬的起源與馴化分析
  2. ^ 袁靖 董寧寧 中國傢養動物起源的再思考
  3. ^鐘遐 從河姆渡遺址出土豬骨和陶豬試論我國養豬的起源
  4. ^徐旺生 傢豬的馴化與起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