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如果說諾蘭的《星際穿越》在硬的科學外殼下,包裹著的柔軟的父女之愛讓你不止一次在觀影過程中擦拭淚水,那比這感情更柔軟的應該是迪倫·托馬斯那首不時回響在影院裡的詩。因為詩歌是心

如果說諾蘭的《星際穿越》在硬的科學外殼下,包裹著的柔軟的父女之愛讓你不止一次在觀影過程中擦拭淚水,那比這感情更柔軟的應該是迪倫·托馬斯那首不時回響在影院裡的詩。因為詩歌是心靈的闡述。

好在諾蘭是一個軟硬堅固的導演,能拍的出科幻,也能煽的住感情,讓我們這些對物理一竅不通,對科學沒有想象力的文科生也可以在看完片子後得到些什麼。先不說對於人間之愛的表達,那句多次出現在影片中的詩句“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是否也讓你印象深刻?

詩句源自迪倫的詩《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作為諾蘭最喜愛的詩作傢,今年恰好是迪倫誕辰100周年的紀念日,所以這種做法的第一用意無疑是諾蘭在向這位偉大的詩人致敬。

迪倫·托馬斯1914年10月27日生於英國南威爾士的斯溫西(Swanses),曾出版瞭很多書籍。成名後的托馬斯由於沒有固定工作,又愛飲酒,除瞭寫詩,還要忙於寫作各種文章,劇本,以及在BBC朗誦詩歌來維持生計。

迪倫·托馬斯的詩歌圍繞生、欲、死三大主題;詩風精獷而熱烈,音韻充滿活力而不失嚴謹;其肆意設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擊,相互制約,表現自然的生長力和人性的律動。他曾於1950-1953年間三度前往美國,為公眾朗誦詩歌,1953年,他因飲酒過量在紐約去世。酗酒是他長久以來的生活方式。

迪倫·托馬斯甚至影響瞭美國搖滾巨星鮑勃·迪倫,鮑勃·迪倫(Bob Dylan)本名叫做Robert Allen Zimmerman,因為他由衷的崇拜著大洋彼岸的迪倫·托馬斯(Dylan Thomas),所以把自己的姓改為瞭迪倫。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是迪倫在父親病危期間創作的,整首詩充斥著夜晚與白晝、黑暗與光明、溫和與狂怒、死亡與生命的對立,用飽滿,熱烈的語調鼓勵病重的父親與死亡做鬥爭,即使到瞭垂暮之年仍然不能向死亡之深淵低頭。這也是迪倫對個體生命即將終結的痛斥與怒吼。

而在《星際穿越》中諾蘭的運用則賦予瞭本詩更深一層含義,由Brand教授一次次提出,它代表的是整個人類對命運的抗爭,明知道那是無力抗爭的深夜,永遠無法變成白晝,但仍然要怒斥,即使地球即將面臨毀滅,也不能就那般的走近黑暗,要不停止尋找,不停止抗爭。

這節詩句在片中的反復使用,就像是一個熟悉的音樂片段,給觀眾營造瞭一種親切感,每次被念出口的時候都能帶給人們不同的領悟和感受。

這節詩句在片中共出現瞭三次,第一次是cooper等人即將進入太空之前,飛船起航,穿入茫茫的雲海之中,耳邊響起瞭“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在一聲轟隆隆的巨響之後,世界好像瞬間被調至到瞭靜音模式,那漫無邊際的的宇宙就好似“良夜”,靜謐漆黑卻可能隨時面臨著死亡。像是Brand教授在為即將出征的戰士們壯行,有點力量,慷慨激昂且充滿希望。隻有教授自己知道這或許是一次無力抗爭又必須抗爭的怒吼,cooper他們卻是帶著的拯救人類,拯救自己後代的美好願望出發的,在此時詩句的熱血讓人充滿希望,恰到好處的賦予這次出征以力量。

第二處是Mann在他那個一望無際的冰原星球試圖殺掉cooper後,他以為cooper將死,看著cooper掙紮的同時他說出瞭這句詩。記得出發前cooper曾問過黑人老兄,之前那13個去探索的人如果他的星球不適合生存怎麼辦,黑人老兄說:那就需要勇氣瞭。從這裡可以感受到Mann也走過他們的路,帶著勇氣和咆哮走入那良夜。

cooper等人在前面的13人走後十年才啟程,到達土星兩年,經歷巨浪星球27年,大約三十多年的光景。也就是說,在這些年中Mann在決定讓自己“長眠不起”之前一定已經過無數次的嘗試,然而信念一次次的崩坍,留給他的是一望無際的孤獨,他說“我知道隻要我一直按下那個按鈕,就會有人來救我。”這是一種自私,也是對生的渴求,無法評判對與錯。如cooper無法放棄傢人一樣,Mann無法放棄自己的生命。

對那時的他來說空曠和孤獨就是那“良夜”,令人恐懼,讓人發狂,與死亡一樣。殺掉cooper,不讓飛船開回地球去,是他唯一能夠離開黑夜,重返光明,實現planB的機會,他沒有溫和的走入那良夜,而選擇毫不猶豫的將cooper推下,也許是一次錯誤的極端的怒吼,但卻也是一次真實的怒吼。

第三處是在Brand教授臨死之前,這節詩作為他自始至終恪守的格言,哪怕生命將盡也沒能忘記。

根本就不存在的plan A是他獨自一人守瞭一生的謊言,甚至連自己最親近的女兒都不曾知道,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向墨菲吐露瞭真相,說他因為愛女之私心,希望女兒能夠在新的星球繼續延續生命並沒有錯,但死亡對於Brand(女兒)來說同樣存在著一半的可能,他違背科學精神,欺騙他人,可終究還是希望實現將人類種族殖民繁衍在新星球的計劃。

Brand教授說過,我害怕的不是引力,是時間。因為時間會讓人走向終結。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在這裡他要面對的是對時間流逝的彷徨,這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時間,無論“智慧的人”,“善良的人”,“嚴肅的人”在宇宙間是那麼的渺小,微不足道,想要沖破宇宙的道路漫長且痛苦。托馬斯和諾蘭都相信,隻有不斷地怒斥黑暗,怒斥死亡,怒斥消逝的時間,才能更接近人類的光明和未來。

最後附上詩的全文,第一個版本是目前流行的巫寧坤翻譯.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

因為他們的話沒有進發出閃電,他們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善良的人,當最後一浪過去,高呼他們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會多麼光輝地在綠色的海灣裡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並歌唱過翱翔的太陽,

懂得,但為時太晚,他們使太陽在途中悲傷,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嚴肅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視覺看出

失明的跟睛可以像流星一樣閃耀歡欣,

怒斥,恕斥光明的消逝。

您啊,我的父親,在那悲哀的高處。

現在用您的熱淚詛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也有很多人喜歡下面這個高曉松翻譯的版本,認為盡管格式不嚴格,但不論場景還是意境,都更接近作者。

絕不向黑夜請安

老朽請於白日盡頭涅槃

咆哮於光之消散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詩歌終不能將蒼穹點燃

絕不向黑夜請安

賢者舞蹈於碧灣

為驚濤淹沒的善行哭喊

可能曾會多麼光輝地在綠色的海灣裡舞蹈

咆哮於光之消散

狂者如誇父逐日

高歌中頓覺遲來的傷感

絕不向黑夜請安

盲瞳怒放出流星的燦爛

咆哮於光之消散

那麼您,我垂垂將死的父親

請掬最後一捧熱淚降臨

請詛咒,請保佑

我祈願,絕不向

既然是咆哮,就要強忍有力量。

文章系知影(微信ID:zhiying2048)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