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三國人物大全•袁術部將

1.袁耀,袁術長子。袁術死後,袁耀投奔劉勛。劉勛被孫策擊敗後又投孫策,後來被孫權任命為郎中。2.袁胤,汝南郡汝陽人,袁術從弟。袁術署任丹陽太守,為孫策擊潰,後投奔劉勛。3.

1.袁耀,袁術長子。袁術死後,袁耀投奔劉勛。劉勛被孫策擊敗後又投孫策,後來被孫權任命為郎中。

2.袁胤,汝南郡汝陽人,袁術從弟。袁術署任丹陽太守,為孫策擊潰,後投奔劉勛。

3.袁嗣,袁術署任為陳相,為奪取陳國作準備,建安元年,曹操軍臨武平時,袁嗣投降。

4.黃猗,袁術女婿,後投奔劉勛。

5.紀靈,袁術大將。袁術遣將紀靈等將步騎三萬攻劉備,備求救於佈,呂佈轅門射戟以解,遂退兵。

6.萇奴,袁術部將,曹操派曹洪迎獻帝時,曾與衛將軍董承以兵拒險,洪不得進。

7.劉勛,字子臺,瑯邪人。195年孫策攻破廬江後,袁術命劉勛為廬江太守,袁術死後,截留張勛、楊弘、袁胤、黃猗等,得到袁術遺留的部屬、財貨,聲勢大盛。從弟在上繚與宗帥求糧不得,被孫策言辭、財寶迷惑出兵上繚,孫策偷襲廬江,歸奔曹操。

8.其兄曾為豫州刺史,死後其子劉威繼任豫州刺史。

9.劉偕,劉勛從弟。勛糧食少,無以相振,乃遣從弟偕告糴於豫章太守華歆。歆郡素少谷,遣吏將偕就海昏、上繚,使諸宗帥共出三萬斛米以與偕。偕往歷月,才得數千斛。偕乃報勛,具說形狀,使勛來襲上繚。

10.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曾依附鄭寶、劉勛,有籌謀畫策之才,後隨劉勛投曹操,為魏國太中大夫、大鴻臚。

11.張勛,袁術大將軍。曾與橋蕤等攻呂佈,袁術死後,與楊弘等將其眾欲歸孫策,被廬江太守劉勛截擊俘虜。

12.橋蕤(?—197年),袁術大將,曾與袁術進攻蘄陽不克,後為七路軍攻呂佈失敗,最後守蘄陽敗亡。

13.師宜官,南陽人,袁術部將,東漢末書法傢,尤擅長八分書,其書如雕翅未息,翩翩自逝。靈帝好書,曾徵天下工書者於鴻都門,至數百人,八分稱宜官為最。大則一字徑丈,小乃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性嗜酒,或時空,至酒傢書其壁以售之,觀者雲集,酤酒多售則鏟去之,鉅鹿耿球碑,則袁術所立,宜官書也。

14.劉詳,袁術部將。袁術派遣劉詳駐守在匡亭,被曹軍打敗。

15.戚寄,袁術部將,為東城令,後投呂佈,又為劉馥勸投曹操。

16.秦翊,袁術部將,後投曹操,無事跡。

17.李豐,袁術部將。建安二年秋九月,袁術軍入侵陳國,曹操東征,袁術棄軍走,留橋蕤、李豐、梁綱、樂就等屯兵留守,為曹操擊破,皆斬之。

18.梁綱,同上。

19.樂就,同上。

20.陳紀,袁術部將,丹陽人,袁術曾任為九江太守。

21.雷薄,袁術部曲。後離開稱帝後昏庸奢侈的袁術,與陳蘭一起占據灊山為山賊,拒絕收留,並搶劫兵敗的袁術。

22.陳蘭,袁術部曲,後反叛袁術,落草為寇。聚眾數萬在灊山和江淮一帶擄掠,後來,被曹操將張遼率軍擊斬。

23.張闓,袁術部曲將。為陶謙部將時殺死曹操之父前太尉曹嵩,奪去財寶逃往淮南投奔袁術,致使曹操征徐,泗水為之不流。袁術攻略豫州時,使其刺殺陳王劉寵、陳相駱俊。謝承《後漢書》曰:袁術使部曲將張闓陽私行到陳,之駱俊所,俊往從飲酒,因詐殺俊。

24.楊弘,袁術(左將軍?)長史,袁術死後奔孫策被劉勛截留,後孫策驅逐劉勛,又歸孫策。

25.閻象,袁術主簿,曾勸阻袁術稱帝。

26.李業,袁術謀士,沒有事跡。

27.韓胤,袁術謀士。袁術遣韓胤為媒,往徐州求親,以結呂佈,被陳珪破壞,呂佈械送許都斬首。

28.鄭泰(151—191年),字公業,河南開封人。先後與荀攸、王允謀共誅董卓,後被董卓懷疑,脫身自武關走,袁術以為揚州刺史,未至官,道卒。

29.鄭渾,字文公,河南開封人,鄭泰之弟。為官固善權變、治理有方。與泰子鄭袤避亂淮南,袁術賓禮甚厚,渾知術必敗,轉投豫章太守華歆,在曹魏為官至將作大匠。

29.1鄭袤,字林叔,早有識鑒,與叔父鄭渾避難淮南,為魏濟陰、廣平太守時,敬禮賢能,興立庠序,開誘後進。又以德化為先,善作條教,郡中愛之。後征拜侍中,百姓戀慕,涕泣路隅。後任太常,入晉推辭司空之命。

30.張承,字公先,河內修武人,公族子弟。張范之弟,後為趙郡太守。應袁術招請而往(為謀士),進言數次而術不悅,遂去之。如袁術曾問曰:“昔周室陵遲,則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漢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廣,士民之眾,欲徼福齊桓,擬跡高祖,何如?”承對曰:“在德不在強。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雖由匹夫之資,而興霸王之功,不足為難。若茍僭擬,幹時而動,眾之所棄,誰能興之?”術不悅。

31.袁渙,字曜卿,陳郡扶樂人,東漢司徒袁滂之子。為人外柔內剛,履蹈仁義,避難於江淮時,被袁術任用,每次議論,自有主張,袁術辯駁不過,也不敢無禮對待,後為呂佈拘留,轉投曹操,為魏國郎中令、代禦史大夫。

32.陳瑀,字公瑋,下邳淮浦人,太尉陳球長子。袁術任陳瑀為揚州刺史,袁術於封丘敗於曹操後,南逃壽春,陳瑀拒絕袁術進入。袁術退回陰陵整軍準備攻打陳瑀,陳瑀懼怕且派弟陳琮求和,袁術扣押陳琮繼續進兵,陳瑀退走徐州下邳。建安二年(197年),自行吳郡太守、安東將軍,屯兵海西,被孫策打敗後投奔袁紹為故安都尉。

33.萬演,陳瑀手下都尉。陳瑀在海西時受漢庭詔書,命與呂佈、孫策討伐袁術。孫策行到錢塘,瑀陰圖襲策,遣都尉萬演等密渡江,使持印傳三十馀紐與賊丹楊、宣城、涇、陵陽、始安、黟、歙諸險縣大帥祖郎、焦已及吳郡烏程嚴白虎等,使為內應,伺策軍發,欲攻取諸郡。策覺之,遣呂范、徐逸攻瑀於海西,大破瑀,獲其吏士妻子四千人。

34.陳牧,陳瑀部將。是時下邳陳瑀自號吳郡太守,住海西,與強族嚴白虎交通。策自將討虎,別遣呂范與徐逸攻瑀於海西,梟其大將陳牧。

35.陳琮,字公琰,陳瑀弟,與侄子陳應被袁術扣為人質。

36.舒邵,字仲應,陳留人,名士,袁術命為沛相。時天旱歲大荒,士民凍餒,江、淮閑相食殆盡。袁術以米十萬斛與為軍糧,舒邵卻將其悉散以給饑民。袁術聞之大怒,陳兵將斬之。舒邵說:“知當必死,故為之耳。寧可以一人之命,救百姓於塗炭。”袁術深受感動,下馬牽之曰:“仲應,足下獨欲享天下重名,不與吾共之邪?”

37.舒燮,舒邵之子,應是袁術死後,隨楊弘被劉勛截留,又被孫策所得,入吳的那批袁術餘部。“重安長陳留舒燮,有罪下獄,(潘)濬嘗失燮,欲寘之於法。論者多為有言,濬猶不釋。鄰謂濬曰:’舒伯膺(舒邵大哥)兄弟爭死,海內義之,以為美譚,仲膺又有奉國舊意。今君殺其子弟,若天下一統,青蓋北巡,中州士人必問仲膺繼嗣,答者雲潘承明殺燮,於事何如?’"

38.惠衢,瑯琊人,袁術故吏,袁術命其為揚州刺史,以吳景為督軍中郎將,和孫賁一起率兵進擊張英,不克。

39.張烱,司隸河內郡人,曾以符命說袁術,術乃稱帝。

40.袁元長,袁春卿之父,袁紹、袁術同族,避難在揚州,或在袁術之處任職。袁紹命春卿擔任魏郡太守。袁紹死後,固守鄴城時遭曹操軍包圍。曹操采納董昭之計,從揚州招袁元長前來,以此勸降。

41.孫堅、孫策及部眾孫靜、孫河、程普、韓當、黃蓋、徐逸、徐琨、董襲等。

42.孫香,字文陽,孫堅族子。《吳書》曰:“香字文陽。父儒,字仲孺,堅再從弟也,仕郡主簿功曹。香從堅征伐有功,拜郎中。後為袁術驅馳,加征南將軍,死於壽春。”

43.孫賁(?—219年),字伯陽,孫堅侄子。依附袁術時,袁術派孫賁攻擊周昂,表孫賁領豫州刺史,轉丹楊都尉,行征虜將軍,參與討平山越。袁術占據壽春後,揚州刺史劉繇遷至曲阿,驅逐孫賁到歷陽。後與吳景聯手攻擊樊能、張英不克,孫策借機到江東共同擊敗劉繇。《三國志•孫賁傳》:“策遣賁、景還壽春報術,值術僭號,署置百官,除賁九江太守。賁不就,棄妻孥還江南。”消滅劉繇勢力後孫策任其為豫章太守。

44.吳景,吳郡吳縣人,孫堅妻弟,依附袁術時,袁術上表舉薦吳景兼任丹楊太守,討伐周昕,遂占據丹楊。後遭揚州刺史劉繇驅逐,再度依附袁術,袁術任用他為督軍中郎將,與孫賁等共同進擊樊能等人,又在秣陵攻打笮融、薛禮。袁術與劉備爭奪徐州時,任吳景為廣陵太守,建安二年(197年),吳景放棄廣陵東歸孫策,孫策任他為丹楊太守。

45.朱治(156年-224年),字君理。丹楊郡故鄣人。初隨孫堅到處征戰,孫堅死後依附袁術,馬日磾在壽春授吳郡都尉,隨孫策於江東,擊敗許貢,代理吳郡太守。

46.周尚與侄周瑜,廬江舒縣人。袁術稱帝時周尚在壽春,因不看好袁術,故請出任丹陽太守、周瑜為下屬巢縣縣長以避。袁術敗亡後,周瑜攜兵投靠孫策。

47.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臨淮郡東城人。袁術聞其名,請為東城縣長,魯肅發現袁術部下法度廢弛,不足以成大事,率百餘人投周瑜。

48.諸葛玄(?―197年),瑯邪陽都人,諸葛亮叔父,袁術署為豫章太守,後來漢朝派朱皓取代其職務,諸葛玄讓諸葛亮等投靠劉表,自己在則被朱皓聯合劉繇攻擊之下退守荊州西城,被荊州西城百姓斬殺。

49.金尚,字元休,京兆人,與同郡韋休甫(韋端)、第五文休(第五巡)俱著名,號為三休。獻帝初為兗州刺史,東之郡,而曹操已臨兗州,金尚兵向兗州,為曹操逆所拒破,南依袁術。術僭號,欲以尚為太尉,不敢顯言,私使人諷之,尚無屈意,術亦不敢強逼。建安初,尚逃還,為術所害。其後金尚喪與太傅馬日磾喪俱至京師,天子嘉尚忠烈,為之咨嗟,詔百官吊祭,拜子金瑋郎中,而日磾不與焉。

50.馬日磾(?~194年),字翁叔,右扶風茂陵人。以太傅、錄尚書事,與太仆趙岐共同出使關東,他到壽春袁術處後,對其多有所求,遭袁術輕鄙,袁術遂奪其符節,來隨意征辟將士,並企圖強迫馬日磾任其軍師,馬日磾求去不能,憂憤發病而死。因失節,而被孔融上書朝廷不為其禮葬。

51.徐璆,字孟玉,廣陵海西人,其人少履清爽,立朝正色。獻帝遷許,以廷尉征,當詣京師,道為袁術所劫,授以上公之位。乃嘆曰:“龔勝、鮑宣,獨何人哉?守之必死!”術不敢逼。術死軍破,璆得其盜國璽,及還許,上之,並送前所假汝南、東海二郡印綬。司徒趙溫謂曰:“君遭大難,猶存此邪?”曰:“昔蘇武困於匈奴,不墮七尺之節,況此方寸印乎?”後拜太常,使持節拜曹操為丞相,操以相讓不敢當。

52.劉馥(?-208年),字元穎,沛國相縣人。在揚州避亂,後勸服袁術將領戚寄和秦翊帶著部隊一起去投奔曹操。後任揚州刺史,營造州治合肥,加強守備。安撫地方武裝與百姓,發展生產,興修水利,為百姓愛戴。

53.呂范(?-228年),字子衡,汝南郡細陽人,避難壽春,或為袁術辟用。後結識追隨孫策,為吳國大司馬。《三國志•呂范傳》:“後避亂壽春,孫策見而異之,范遂自委昵,將私客百人歸策。時太妃在江都,策遣范迎之。徐州牧陶謙謂范為袁氏覘候,諷縣掠考范,范親客健兒篡取以歸。時唯范與孫河常從策,跋涉辛苦,危難不避,策亦親戚待之,每與升堂,飲宴於太妃前。”

依附和盟友(玩票性質)

54..楊奉、韓暹,漢獻帝遷都許昌,兩人失去權力、兵馬,先後依附於袁術、呂佈,劫掠徐州和揚州地區,後帶兵進犯劉備被殺。

55.公孫瓚、陶謙,盟友。公孫瓚派公孫越援助袁術,袁術遣公孫越幫助孫堅攻周昂,公孫越被流矢射中而死。

56.何儀、劉辟、黃邵、何曼等人,是黃巾餘部,各擁有數萬軍隊,先後響應袁術、袁紹,後曹操領軍殺死劉辟與黃邵,何儀率眾投降。

57.於扶羅,南匈奴單於,領兵流串中原,與楊奉、張楊、袁紹、袁術等多有合從。荊州牧劉表曾斷袁術糧道,“術引軍入陳留,屯封丘,黑山馀賊及於夫羅等佐之。”

58.梅乾、雷緒、鄭寶、張多、許乾等,各擁部眾在廬江、淮南,袁術與他們或有聯系。

59.郝萌(?-196年),河內人,呂佈部將,在袁術的慫恿下反叛呂佈,曾一度打得呂佈躲入廁所,被高順所阻擊,因部將曹性臨陣反叛,被高順所殺。

與袁術交好或拒絕出仕者

60.韓浩,字元嗣,河內郡人,漢末天下大亂,韓浩聚徒眾護縣。河內太守王匡征召韓浩為從事,領兵在盟津拒抗董卓,董卓執其舅杜陽招引韓浩,韓浩不從,因而知名。袁術任命為騎都尉。後夏侯惇奇其才,使韓浩領兵跟從征伐,與史渙都因忠勇而聞名,是曹操的心腹將領。時荒亂乏糧,韓浩議急農救荒,曹操遂興屯田,升任韓浩為護軍。

61.陶丘洪,字子林,平原郡平原縣人,他清達博辯,文冠當代,舉孝廉,曾勸袁術與何顒解仇。

62.劉和,劉虞之子。受漢獻帝的密令逃出長安去幽州,讓劉虞率兵奉迎天子,途中經過袁術轄地,告知袁術旨意,袁術卻將他扣留,並致書劉虞,讓他率兵前來,一同進兵,後劉和逃到河北,又為袁紹扣留。

63.宗承,字世林,海內名士,南陽郡安眾人,與袁術有過交往。

64.何夔,字叔龍,陳郡陽夏人,為人孝友,容貌矜嚴。避亂於淮南,袁術徵召他,何夔不肯應召,但卻被袁術扣留。後來拒絕為袁術勸降蘄陽,就逃到潛山。

65.陳應,陳珪次子。“袁術圖篡逆,以書招珪,珪中子應時在下邳,術並脅質應。圖必致珪,珪書斥之。

66.張范(?―212年),字公儀,河內郡修武人,東漢司徒張歆之孫,太尉張延之子。清貧守道,多年處士,在揚州避亂時,拒絕袁術征召,後為丞相參軍事。

67.華歆(157-232年),字子魚,平原郡高唐人。董卓西遷漢都後,華歆從藍田縣翻過秦嶺去瞭南陽,當時袁術在穰城,要華歆幫他做事。華歆勸袁術發兵討伐董卓,但袁術沒有采納,華歆就離袁術而去。其人淵清玉潔,為中州名士,在曹魏為司徒、太尉。

68.韓暨(159-238年),字公至,南陽郡堵陽人。袁術在南陽時,為瞭逃避他的征召,遷到山都縣的山中,其人志節高絜,在曹魏為司徒。

69.陳矯(?-237年),字季弼,廣陵郡東陽人。有大節,明略過人,避亂江東一帶居住時,孫策和袁術都曾禮聘過陳矯,但陳矯都不應命,在曹魏為司徒。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