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清代學通四教貫古今的中國回族學者

一、馬德新中國伊斯蘭教著名學者馬德新(1794~1874),回族。雲南太和(今大理白族自治州)人。中國伊斯蘭教著名學者、經師。字復初。經名優素福(又譯鬱速忽),號魯哈·丁(

一、馬德新

中國伊斯蘭教著名學者

馬德新(1794~1874),回族。雲南太和(今大理白族自治州)人。中國伊斯蘭教著名學者、經師。字復初。經名優素福(又譯鬱速忽),號魯哈·丁(意為“宗教魂”),代表作品有:譯著《寶命真經直解》前5卷,《納哈五》、《賽爾夫》、《阿瓦米勒》等。

馬德新(1794~1874),中國伊斯蘭教著名學者、經師。字復初。經名優素福(又譯鬱速忽),號魯哈·丁(意為“宗教魂”)。回族。雲南太和(今大理白族自治州)人。中國伊斯蘭教著名學者、經師。代表作品有:譯著《寶命真經直解》前5卷,《納哈五》、《賽爾夫》、《阿瓦米勒》等。幼年隨父學阿拉伯文、波斯文及伊鬱速忽斯蘭教經典。及長,赴陜西長安,從胡登洲四傳弟子、著名經師周良駿學習伊斯蘭經學,得其真傳,成為經師。

1841年赴麥加朝覲,後遊學開羅、亞歷山大、耶路撒冷、塞浦路斯、伊斯坦佈爾、羅德島、亞丁、新加坡等地,與各地伊斯蘭學者、長老廣泛接觸,共同探討“天方之學”,並搜集伊斯蘭經籍,歷時8年歸國。歸國途中,又在新加坡觀察天文,研究伊斯蘭歷法一年,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春回到昆明。在雲南臨安(今建水縣)、回龍、玉溪大營等回族聚居區設帳講學,各地學者雲集,經堂教育盛極一時,時人尊稱為“老巴巴”。,“四方從學之徒,星列雲集”,經堂教育盛極一時,桃李遍佈雲南各地,成瞭最受尊崇的經學大師。

在1856年雲南回民反清起義中,他號召滇東南回族穆斯林武裝起義,與杜文秀所領導的滇西回民義軍遙相呼應,反對清王朝的民族壓迫。後隨馬如龍降清,被清廷封為“二品伯克”、“滇南回回總掌教”。但他息影林下,繼續專心致志於弘揚伊斯蘭文化的著述工作。

咸豐六年(1856年),馬德新領導滇南回民舉行反清起義,中間曾三次圍省,援救滇西杜文秀起義軍。同治元年(1862年)歸順清朝,先後受封“四品伯克”、“二品伯克”、“滇南回回總掌教”頭銜。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十五,武定營參將馬榮發動“燈霄起義”,刺死雲貴總督潘鐸,馬德新被清朝當局推為“護理雲貴總督”,暫使行使總督職務。

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被清廷殺害於呈貢的安江村,享年81歲。

馬德新畢生致力於闡揚伊斯蘭教義和文化,在“數十年中,學習淵源,遵中國之禮,引孔孟之章,譯出天道人道之至理,指破生來死去之關頭”。在他的代表作《四典要會》、《大化總歸》等著述中,全面闡揚瞭伊斯蘭教的教義、修持、教法、禮儀和哲學。他以伊斯蘭教的經義為本,引證宋儒的“理”、“氣”之說與陰陽、造化、表裡、善惡等概念與范疇,反復闡明真主是“化育萬世”、“化生萬物”的本原,並把宇宙演化分為先天、中天、後天3個不同性質的階段,認為“先天渾然,故真一開起化之原;中天燦然,故數一立成化之本;後天厘然,故體一順化化之機。要其化之登終而返始者,皆化化之自然而歸本然也”。補充瞭王岱輿等先輩學者關於伊斯蘭教“後世復生”之說的闕略,並把伊斯蘭教哲學與中國傳統儒學結合瞭起來。

馬德新與王岱輿、馬註、劉智被並稱為中國“四大經學傢及譯著傢”。他的譯著有下列5類:⑴《寶命真經直解》前5卷,是中國最早的《古蘭經》節譯本。⑵《納哈五》、《賽爾夫》、《阿瓦米勒》等,是關於阿拉伯語語法的教本。⑶《真詮要錄》、《指南要言》、《天方性理註釋》,是對王岱輿、馬註、劉智等先輩學者著作的簡介與註釋。⑷《寰宇述要》、《天方歷源》,是關於伊斯蘭教歷法的理論著述。⑸《四典要會》、《大化總歸》、《道行究竟》、《理學折衷》、《性命宗旨》、《禮法啟愛》等,是關於伊斯蘭教禮法、教義和哲學理論的著作。還撰有《朝覲途記》。這些譯著,有的直接譯自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有的用漢文著述,有的是用阿拉伯文或波斯文編著,共30餘部。

二、王岱輿

王岱輿(約1584-1670),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蘭教學者,名涯,以字行。別號“真回老人”。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人。回族。自幼學習阿拉伯文和伊斯蘭教經籍,後攻讀中國經史及宋明理學兼及佛道著作。被譽為“學通四教”(指佛、儒、道與伊斯蘭教)的回儒。他畢生致力於伊斯蘭教經籍的研究與譯著,還公開與人辯論,闡釋伊斯蘭教的義理,批駁“理氣空無之論”。他是中國伊斯蘭教史上第一個“以中土之漢文,展天方之奧義”的學者,其貢獻主要有:(1)他首先提出瞭“真一”“數一”“體一”的基本概念,闡明瞭真一“獨一無偶”,真一“為天地萬物主宰”,真一“顯而為天地萬物種子”(數一)。而人則通過對自身及自然界和社會現象的認識去“體認”真一,以達到“正教唯尊茲真一”的認主學目的。(2)在宇宙論方面,他認為“真主乃無始之原有”。“數一乃萬物本始”。其宇宙生成序列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太極乃真主所立萬物之理,而後成天地萬物之形”。(3)在教義學方面,他以認主學為綱,闡述伊斯蘭哲理,然後將基本教義、宗教功修、宗教倫理、教法制度、生死觀、兩世論等綜合概述,構建瞭中國伊斯蘭教教義學說。(4)為瞭“明真一,顯正道之光明,驅異端之謬訛”,他除著書立說外,還以非凡的理論勇氣,與人講經辯論,闡發伊斯蘭教的教義。他的言論及著作,使伊斯蘭教文化步入中國思想論壇。王岱輿是中國伊斯蘭教學術研究的先驅者,他將伊斯蘭教教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宋明理學相結合,闡明瞭伊斯蘭教的本體論、宇宙論、認識論,為建立中國伊斯蘭教哲學與教義學的框架,並奠定瞭理論基礎。他的理論緊密結合中國社會實際,表現出伊斯蘭教傳播過程中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融互補,開中國伊斯蘭教研究之先河。他的主要譯著有《正教真詮》《清真大學》《希真正答》。晚年寓居北京,在正陽門外講經,歿後葬於北京三裡河清真寺附屬墓地。

三、馬註

馬註(1640-1711)清初伊斯蘭教學者。字文炳,號仲修,雲南金齒(今屬保山)人。回族。自稱為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幼年孤苦,20歲始潛攻儒學與佛書。30歲開始讀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及伊斯蘭教經典,曾赴各地訪師求友,對伊斯蘭教義頗有研究。48歲重返雲南,講授"心性之學"。著譯有《清真指南》,《經權集》、《樗樵錄》等。

四、劉智

劉智(1660~1730) 清初著名伊斯蘭教學者。字介廉,號一齋,回族。出生在南京一個伊斯蘭教經師傢庭。其父劉三傑有一定的儒學根基,劉智幼年就受到良好的啟蒙教育,少年開始學習儒傢經史子集和佛道經書。後學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潛心研究伊斯蘭教義,經14個春秋的苦讀,終於學貫四教——儒、佛、道與伊斯蘭,而成一代回族鴻儒。劉智學成後,已近而立之年,為實現父親“伊斯蘭教之性理亦甚精,恨未能譯之,俾廣昭於斯土地”遺願,在清涼山獨自建廬而居。在後來的10多年獨居生活中,他眼觀鬥轉星移,花開花落,心悟其間蘊藏的奧秘,每有所得,即回廬奮筆疾書。其間,他曾在清涼山中十易其處,在極不安定的生活中,仍著《五功釋義》等數十種之多。其中以《天方性理》與《天方典禮》為傳世之名著。當這兩部書的初稿完成後,他一度離開清涼山,攜稿出遊,以征詢意見。

  康熙六十年(1721),他又握筆為西方“聖人”穆罕默德立傳。經三易其稿,於雍正二年(1724)脫稿,始名“小成”。因資料不足,內容不夠充實,又攜“小成”初稿再次出遊,尋訪有關資料。他一行千裡,終於在河南朱仙鎮發現阿拉伯文原著《穆罕默德傳》,又回到清涼山。此時陋廬已憂斷垣殘壁,再也無法居住。後得友人相助,搬至三山街一喧鬧的書肆小樓,又熬過幾個酷暑和寒冬,完成又一部巨著《天方至聖實錄》。晚年,他再次回到清涼山中,重建陋廬。從此,他毅然絕筆,擺脫人間紛擾,在掃葉樓過著寧靜的生活,直至逝世。死後葬於中華門外花神廟。其著作在中國伊斯蘭教內被尊為《漢乞他佈》(漢文經典),一些經句至今仍膾炙穆斯林之口。其《天方典禮》曾被清人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天方至聖實錄》被英、法、俄、日等國翻譯出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