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原創】論“得國最正”

明清史宗師孟心史有論:“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其所依之論據為:“匹夫起事,無憑借威柄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 “匹夫起事”, 即“白手起傢”,

明清史宗師孟心史有論:“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其所依之論據為:“匹夫起事,無憑借威柄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

“匹夫起事”, 即“白手起傢”, 言開國帝皇之“出身最底層”。以此觀之,俯瞰國史,惟漢高祖(劉邦)、漢昭烈(劉備)、明太祖(朱元璋)克當之。若“得國”之義為“一統”,則僅漢高、明太祖足當之。

讀者或質之,漢光武亦可稱“白身”(即平民出身)。此則不然,劉文叔(漢光武名劉秀、字文叔)父為劉欽,西漢末造為濟陽令,又為南頓令,以今眼目之,則“官二代”無疑。

“無憑借威柄之嫌”,即“未於前朝有大權”。華夏歷史,“於前朝有大權”而“成事”者頗多。

譬如:王莽、曹操、楊堅、李淵、趙匡胤、努爾哈赤等。

“為民除暴”,即“心存百姓,驅除無道”。

純以此點著目,國史立業者,則有劉秀、劉備等當之。

“無預窺神器之意”,即“起事為民”,或為“自存”,無預先“覬覦帝位”之心。

以此觀之,則國史惟劉備——為民,朱元璋——為自存。

上文已勾勒國史之大略,綜言之:

三代前,為部族時代,已“無道”。

譬如:據《古本竹書紀年》: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

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

舜放堯於平陽。(放,流放)

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又,《韓非子 說疑》一言以蔽之:“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

三代,亦“無道”。

夏得國,賴“禹傳子”,方成“傢天下”。

商得國,據《湯誓》有:“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

意即:難從湯征夏者,降為奴,或殺之,不寬貸。

周得國,賴“厚誣紂”,為政治意識形態篡改史書之發端。

三代以後,“得國最正”,不能一統,僅可“偏霸”,如:劉備。

後記:

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傢譜而已。——梁啟超《中國史界革命案》

續第二十五姓傢譜之人還在,可發一噱!

2020.11.9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