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荒誕、詭譎的犯罪歌舞片《芝加哥》

好萊塢歌舞片興起於有聲電影到來之際(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算得上是部歌舞片),在二戰後50、60年代,發展達到頂峰,歌舞片的浪漫和美好很好的撫慰瞭從戰爭的炮火和經濟大蕭

好萊塢歌舞片興起於有聲電影到來之際(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算得上是部歌舞片),在二戰後50、60年代,發展達到頂峰,歌舞片的浪漫和美好很好的撫慰瞭從戰爭的炮火和經濟大蕭條中走出來,殘缺的靈魂,這個時期誕生瞭幾部後世無法超越的經典1965年的《音樂之聲》、1952年的《雨中曲》、1939年的《綠野仙蹤》

80年代後好萊塢歌舞片逐漸衰落,那些對劇情不甚影響的抒情型歌曲和舞蹈讓年輕一代在影院裡昏昏欲睡,爵士和搖滾大行其道

它像個過時的魔術師,“幼稚”的花招已經吸引不瞭青年人的眼球,那些在觀眾看來“拖沓”劇情的歌舞不適合這個日益加快節奏的時代

但這位老頑童並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時不時還會以一種全新姿態出來冒個泡,比如2002年的《芝加哥》、2017年的《愛樂之城》

《愛樂之城》在風格和劇情上屬於現代形式的傳統歌舞片,與它的前輩們並沒有什麼區別,更沒有超越,它的成功多半是因為明星魅力加持及歌舞片這個類型的罕見(受眾少)

說瞭這麼多,終於扯到正題瞭,讓我隆重介紹一下今天的主角:

2002年上映,由羅伯·馬歇爾執導的歌舞片《芝加哥》

它可以說是傳統歌舞片裡的“叛徒”,將歌、舞這兩門藝術與犯罪融為一體,創造出“犯罪藝術”。《芝加哥》的故事來源於《芝加哥論壇報》的記者馬裡尼·沃金斯的靈感,1924年兩名犯有故意謀殺罪的婦女被無罪釋放。

1926年,沃金斯的靈感被第一次搬上瞭百老匯的舞臺,但是並非是以歌舞劇的形式;

1942年,兩部電影《Ginger Loge rs vehicle》和《Roxie Hart》也借鑒瞭這個創意。

之後,導演鮑勃·福斯買下沃金斯的劇本版權,將之改編成百老匯劇《芝加哥》,羅伯·馬歇爾的電影劇本便是據此改編。

《芝加哥》的出世讓觀眾驚喜的發現原來歌舞片還能這麼玩,它的奇特和詭譎讓它擊敗更和奧斯卡口味的《鋼琴傢》和《指環王2》,獲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但它並沒有復興歌舞片,隻算是歌舞片的短暫回春,欣慰的是,春天還會再回來。

《芝加哥》的人物搭配是兩女一男式,影片開始凱瑟琳·澤塔·瓊斯飾演的威爾瑪在夜總會舞臺上熱舞,舞蹈結束後她以謀殺丈夫和妹妹之名被警察逮捕

瑞妮·齊薇格飾演的洛克希是威爾瑪的臺下小粉絲,她被一個男人騙情偏色後,憤怒之下開槍將渣男打死,因此被捕入獄

洛克希是第一女主,全片的舞蹈可以看成是發生在她腦子裡,屬於她的精神意淫,加上她渴望成為歌舞明星,這麼設計合情合理,所以全片的歌舞帶有洛克希的主觀上的色彩在內,有些是洛克希對他人的印象,比如認錢不認人的女獄長出場時;

有些是自我感受的表達,比如以為自己將成為大明星時;有些則把自己當成一個觀眾,比如將獄中女人的遭遇看成一場歌舞表演。

她入獄後發現威爾瑪絲毫不擔心自己的殺人罪名,和獄長媽媽來往密切,常有金錢上的交易往來

在獄中,威爾瑪的名聲比她當歌舞明星時更盛,

洛克希聽送她入獄的警察說要判她絞刑她便去找威爾瑪幫忙,

畢竟她犯得也是殺人罪,而她卻像個沒事人一樣,洛克希順便表達瞭自己滔滔不絕的仰慕之情,但威爾瑪沒領情,像個缺乏雙商的大牌明星看不上小粉絲一樣,奚落瞭她一番之後,轉身離開,但洛克希很幸運的被獄長媽媽看上,把她推薦給瞭有名的營銷律師:理查·基爾扮演的比利

威爾瑪就是靠他的營銷包裝成功成為大眾寵兒,免受牢獄之苦

比利的出場極具諷刺性,他在歌舞裡是個隻談愛,視金錢如糞土的浪漫紳士,而現實裡他卻恰恰相反,是金錢的奴隸,為錢能把黑的說成彩的

他收瞭洛克希的錢,接下她的案子,他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洛克希殺人證據確鑿,這點沒法反駁,他要做的是,把這件案子偽裝成一起正當防衛

要在開庭前,讓洛克希在大眾心裡是名受害者形象,他對洛克希進行瞭量身打造的營銷包裝,創造出一個形象、性格、出生、父母、工作經歷、戀愛婚姻完全不同的洛克希,

洛克希在面對媒體記者這段歌舞,用的是木偶戲,比利全權代替洛克希回答記者的提問,洛克希像是比利手上的木偶一般被其操控,話筒後的媒體記者也都是比利手中的木偶,比利利用媒體將洛克希推銷給大眾已達成他的目的,極大地諷刺瞭新聞媒體

比利的營銷策略很成功,洛克希通過報紙迅速進入大眾視野,她的完美形象獲得瞭一大批粉絲,男人愛她,女人模仿她,一時間洛克希成為芝加哥的寵兒,連當初瞧不上她的威爾瑪也來拍她馬屁,洛克希因此膨脹瞭,接著表演瞭一段內心獨白式的歌舞,她沒想到殺人竟讓她得到瞭她做夢都想得到的名聲,她說:原來殺人也可以是門藝術。

現實很快給瞭她一巴掌,在她以為可以一直紅下去時,一個殺瞭三人的女人被逮捕入獄,所有媒體的焦點都轉移到這女人身上,比利見風使舵的摻和在裡面

洛克希意識到自己失寵瞭,她急中生智,假裝懷孕,在重新博回媒體記者和比利的眼球的同時,將自己的形象變得更加楚楚可憐,這招真高,善良的人民群眾怎麼忍心讓這位“無辜”、“可憐”的母親被吊死呢?

終於等到開庭日,比利讓洛克希背好正當防衛的說詞,加上前期卯足瞭勁的宣傳,比利成功為洛克希開脫罪名,這中間還有一場比利的踢踏舞表演非常精彩,威爾瑪拿著洛克希的日記上庭拆穿他們的把戲,比利面對這一突發狀況認真瞭,開始反擊,這裡將比利對威爾瑪的審問和踢踏舞的節奏感結合起來,雖然比利是個反面人物(這部片裡沒有正面的),但這段確實帥,有句話說的好,你認真的樣子真帥

法官在宣讀陪審員的判決結果時,整個芝加哥都在等著這一消息,報業準備瞭有罪和無罪兩個版本的報紙,在出結果的第一秒就把相應報紙發出去,洛克希的事就是個噱頭,是喂飽媒體的快餐食品,洛克希的案子一結束,媒體立馬去尋找新的目標人物

洛克希不解的站在原地,她以為出獄後可以繼續享受這種待遇,繼續當大眾寵兒

這不是嚴肅的、邏輯嚴謹的法庭片,比利的說詞漏洞百出,經不起推敲,這其實是一部荒誕歌舞片,故事發生背景是經濟大蕭條時期的20年代,人們醉生夢死、紙醉金迷,對真相無力探求,對法律無心維護

這事現在看來荒誕,但在那時看來卻很正常

如果你一點都不喜歡歌舞片的話,那我就不推薦你看,看歌舞片的前提是你得接受影片的假設:演著演著就唱起來,跳起來。

還有放歌舞多少會放慢電影節奏,你得有心理準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