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蝙蝠幼崽也會牙牙學語

大銀線蝠人類嬰兒的牙牙學語是學習精確控制發聲器官的關鍵,而8月20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首次表明,原產於中美洲的大銀線蝠(Saccopteryx bilineat

大銀線蝠

人類嬰兒的牙牙學語是學習精確控制發聲器官的關鍵,而8月20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首次表明,原產於中美洲的大銀線蝠(Saccopteryx bilineata)也會如此。

蝙蝠通過超聲波進行交流,但有時,它們也會發出人類能夠聽到的聲音。論文合著者、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行為生態學傢Mirjam Knornschild介紹道:“這些聲音聽起來就像是一種尖銳的吱吱聲。”大銀線蝠棲息於樹林(而不是躲藏在陰暗的洞穴),所以易於觀察研究。2015年至2016年,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Ahana Fernandez分別在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的森林中,記錄瞭20隻蝙蝠寶寶牙牙學語的聲音。

哺乳動物都具有喉部,在出生後3周開始牙牙學語,大約7~10周,直到斷奶。在這段時間裡,大銀線蝠每天約有30%的時間都在咿咿呀呀地“說話”,平均每次“說話”持續約7分鐘,其中甚至有個體絮叨瞭整整43分鐘。Knornschild說:“這是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我們也是首次在蝙蝠中發現這樣的現象,它們真的非常健談。從聲譜圖中可以看出,每個音節都有特定的形狀,肉眼就能分辨出來。”

研究人員分析瞭5.5萬多個音節,發現瞭蝙蝠學語與人類嬰兒學語共有的特征,如:不斷重復、缺乏語義,但聲音具有一定的節奏。最重要的是,與人類一樣,蝙蝠的學習曲線也是非線性的。小蝙蝠在斷奶時,並不能掌握成年蝙蝠語言中的所有25個音節,這表明它們還需繼續學習。

研究人員發現,小蝙蝠很早就學會瞭雄性蝙蝠用於標記領地和吸引雌性的六音節叫聲。雌性幼崽雖不會模仿這種發聲,但也會學習。研究表明,這或許能幫助雌性在將來判斷求偶者的優劣。

會牙牙學語的動物很少,隻包括一些鳥類、兩種狨猴,或許還有某些海豚或白鯨。為什麼牙牙學語不是一種普遍現象呢?Knornschild說:“在黑暗環境中導航和通訊,對學習發聲來說似乎是一種巨大的選擇壓力。”研究人員強調,不管原因是什麼,發展復雜的發聲系統將帶來無限的可能性——人類如此,現在看來蝙蝠也是如此。

科界原創

編譯:燈絲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科學》

期刊編號:0036-8075

原文鏈接:https://phys.org/news/2021-08-baby-babble-human-infants.html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傢—科界App。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