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從可塑之才到可用之才(一)

2012年,隻身一人拖著行李箱,踏上帝都的土地,開始鵝場的產品生涯。印象中那是周日,正式上班的前一天,北京滂沱大雨,再次見到我產品生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陳老師。聊瞭很多,記憶

2012年,隻身一人拖著行李箱,踏上帝都的土地,開始鵝場的產品生涯。印象中那是周日,正式上班的前一天,北京滂沱大雨,再次見到我產品生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陳老師。聊瞭很多,記憶深刻的是陳老師說瞭一句“…對於你們這些年輕人,招聘看的是潛力,看看你是可塑之才;三年後,看的是能力,要的是可用之才;再三年,看的是領導力,希望你能成為可用之將…”

最近頻繁面試,聊瞭不少人,也拒瞭不少人,偶然間想起這句話,所以今天就這兒聊聊,我們面試時,是怎麼定義可塑之才和可用之才的,希望求職中的小夥伴有些許的幫助。

我記得P&G或者是華爾街,在招聘有這麼一個觀點,他們特別愛招PSD類人才,所謂的PSD就是Poor、Smart、Desire to get Rich。這種人才特質描述對我的影響很大,以至於在我很長覺得這TM不就是我麼,甚至於現在面試時,腦子也總是時不時的蹦出所謂的PSD。後來就仔細想瞭下,看來產品同學要的技能也差不多,隻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PSD。

P:Professional,專業

隨著產品的發展,早就過瞭粗獷的蠻荒紀,無論是俞軍老師的PM 12條,還是說衛哲的產品3+1思考,甚至在於後來的各類心經寶典或者MOOC課程,都已經慢慢的使得這項職業專業化,我們現在聊產品,更以一種科學的態度而非玄學的態度,所以才有瞭所謂的Professional。

我們無論用哪種方式總結歸納,也避不開以下幾點,這幾個最基本的能力,貫穿瞭一個產品完整的生命周期。

1.需求的分析

這個是一個產品經理最最重要的能力,但是講道理說,大部分的時候,初級的產品同學都是默默的接受老板的需求、同行的需求或者是內部其他同學(運營、銷售)而非真正的客戶需求。這時候在面試環境中,一定更關註產品同學接到這個需求的反應。是默默的執行,還是有延伸的思考,甚至是在需求不合理時進行深層場景調研,這其實是瞭解需求分析的能力。

當然,如果有同學能夠主動說出一個自己發現並且說服老板推動小需求,就是非常非常大的加分項。

比如之前我遇到一個面試同學,聊到一個餐飲行業案例。大傢對於大部分的餐廳自助掃碼點單(參考大眾點評)來說,一般都是先吃飯後買單,無論是從就餐體驗還是中途加菜,都會很方便。然而對於一些小商傢來講,尤其以快餐為主的商傢,這種掃碼點餐因為沒有固定的服務員跟桌,很容易會發生逃單,因此他們更希望是先付款後下單。這個就是很典型的立足場景,發掘的需求,然後推動上線的案例。

這裡還要多說一句,千萬不要擅自誇大,對於那些明顯不是自己能hold住或者人雲亦雲的趨勢類需求,少談甚至不談。

2.產品的設計

產品的設計是產品基本功,包括瞭工具的使用,產品架構/頁面關系的的設計(產品架構圖、MVP拆解等),產品使用流程的設計(正向逆向邊界邏輯等等),基礎交互和頁面設計能力(交互反饋、視覺重點等)以及相關文檔的撰寫(目標明確、邏輯清晰等),不在此詳細說瞭。如果這方面有差,那真是下苦功夫去補吧,沒有捷徑。

這裡多說兩個技巧。

其一是面試時候盡量能帶上自己的作品而不僅僅是簡歷,有會比沒有加分很多。一方面面試官會認為你更重視,第二就是作品很直觀展示你的水平,比再多的表達都有效;

其二就是盡量現場面試,現場面試有更多的機會能展現自己的產品設計能力,而且更容易讓面試官瞭解你的產品。

3.項目的管理

項目的管理在不同的公司略有不同,有的公司由產品承擔,有的公司會由技術來主導,更有財大氣粗的公司會專門的安排項目經理的角色負責推進。

然而無論怎麼說,產品是要關註項目的進度,及時把控並且解決項目過程中的風險,確定好關鍵裡程碑與產出物,保證項目走向符合預期。尤其是跨部門的大型項目,更考驗一個產品的項目管理能力。

因此對於這塊的總結和沉淀,也是面試時常聊到的幾個話題之一。因為產品永遠都是催化劑和潤滑劑,讓反應更快更有效的發生。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好這兩點。

4.效果的追蹤

產品什麼時候是算是階段性完成,是上線麼?是功能補全?再或者是穩定商業化?都不是,而是產品的效果反饋,驗證瞭我們已經滿足瞭這個需求。

所以我們在任何一個項目或者產品發佈後,一定要追蹤效果的反饋。這個效果可能是量化的指標,可能是定性的反饋,然而無論怎麼樣,腦子要有這根弦,這是目標導向最直接的傳達。

在我看來,面試中一定會問道的問題是,你怎麼衡量你這個產品上線後的效果。

我見過同學,因為沒有想過這個話題或者沒有追蹤過效果,回答的手忙腳亂。

舉個例子,候選人會回答說這是一個體驗優化的項目,那麼問道如何衡量上線後的效果反饋?很多因為沒有準備,會回答“我們做瞭調查問卷”。這時候追問很容易問出來“怎麼抽取的用戶發放的問卷?”、“如何設計問卷問題來排除無效問卷的”、“這問卷對比的基線數據是什麼?”、“有沒有數據上的衡量指標”等等;

再講幾個好一點的例子,如果一個同學能關註到通過數據埋點來收集線上後數據,這是一個加分項;如果能說做過A/B Test並且能講清楚是用戶AB還是時序AB,更是一個加分項;在能講清楚如何排除幹擾因子使得數據置信度更高,那麼這個同學在這個環節基本上就是通過面試瞭。

因此在這建議各位同學,都多關註下效果的追蹤,畢竟無論是真實工作中提升自己,還是為瞭面試的準備。

好瞭,今兒太晚,關於後面的部分,我們下次再聊。

多說一句:

有贊招人,簡歷請投[email protected]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