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邊緣型人格解析

情感特點BPD人士最顯著的特征是對拒絕、批評的強烈敏感性,以及對拋棄的巨大恐懼。BPD人士喜歡將別人理想化或者貶低別人的價值,在對別人高度的積極評價和巨大的失望之間交替轉換

情感特點

BPD人士最顯著的特征是對拒絕、批評的強烈敏感性,以及對拋棄的巨大恐懼。

BPD人士喜歡將別人理想化或者貶低別人的價值,在對別人高度的積極評價和巨大的失望之間交替轉換。

BPD人士通常會有超出常人的熱情、理想化、充滿歡樂和有愛心。然而,他們可能被負面的情緒所淹沒(如焦慮、抑鬱、負罪感、羞恥感、擔憂、憤怒等)。他們更容易感覺到強烈的悲痛而非傷心,羞恥和羞辱而非溫和的尷尬,暴怒而非煩惱,恐慌而非緊張。他們對被拒絕感,被批評感,孤立感和失敗感尤其敏感。

在他們學會其他的應對技巧前,他們嘗試從自己的強烈負面情緒中逃離出來的努力可能導致自我傷害或自殺的行為。他們能夠覺察到自己負面情緒反應的強度,因為他們不能去管理這些情緒反應,他們會把這些情緒完全關閉。這種行為可能會對BPD人士造成傷害,因為負面情緒經常會提醒我們問題情形正在出現並使得我們嘗試去處理它,而BPD人士通常會把這些情緒感知為隻會引起更多麻煩和痛苦的東西。(結果是問題情形得不到處理,引起瞭更大的麻煩)

行為

沖動的行為很普遍,這包括瞭藥物或酒精濫用、飲食失調癥、不安全性行為或濫交、沖動消費和魯莽駕駛。沖動行為也可能包括逃離工作和人際關系、離傢出走和自我傷害。

BPD人士沖動行事的原因是這能使他們獲得一種即時的解脫感來擺脫當下的情感痛苦。然而長期看來,此類行為帶來的羞恥感和負罪感會使BPD人士遭受更多的痛苦。

一個常見的循環是這樣的:BPD人士感受到情感痛苦 —> 他使用沖動行為來緩解該痛苦 —> 他因自己的沖動行為感覺到羞恥和負罪感 -> 從羞恥和負罪感中他感到瞭新的情感痛苦 -> 有更強的推動力想要使用沖動行為來緩解新的痛苦。隨著時間的推移,沖動行為可能變成應對情緒痛苦的自動反應。

BPD人士的終生自殺風險在3%到10%之間。有證據表明,確診為BPD的男性比女性的自殺風險大約高兩倍。另也有證據表明,所有自殺的男性裡有相當大一部分可能患有未經診斷的BPD。

非自殺性的自我傷害的理由包括釋放憤怒、自我懲罰、刺激自己產生正常的感覺(通常用於應對解離),和使自己從情感痛苦或困難的情境裡轉移註意力。

相反,自殺的嘗試通常反映瞭這樣一種信念:“我自殺後別人會過得更好一些。”

自我傷害和自殺行為都是應對負面情緒的一種反應。

人際關系

BPD人士可以非常敏感地感知到別人對待他們的方式,當他們察覺到別人表達的善意時會感受到強烈的愉悅和感激,當覺察到批評和傷害時他們會感受到強烈的悲傷或憤怒。在發生瞭如失望、失去某人的潛在威脅、覺察到自己在珍視的某人眼裡失去瞭尊敬等負面事件後,他們對別人的感覺會經常從欽佩和愛轉向憤怒和厭惡。這種將他人理想化和貶低價值的做法結合著情緒困擾,會對BPD人士與傢人,朋友,同事的關系造成損害。BPD人士的自我印象也可以快速地從健康的形象轉向不健康的形象。

BPD人士強烈渴望親密,在人際關系裡,他們卻傾向於不安全、逃避式的、矛盾的、充滿恐懼和焦慮的依戀模式,並且他們經常把世界視為危險和惡意的。

如同其他人格障礙一樣,BPD與在戀愛關系中逐漸升高的慢性壓力和沖突水平、愛侶的滿意度減退、虐待和意外懷孕等情形有關聯。

自我覺知

BPD人士在關於自我身份的清晰認知上會有麻煩。尤其是他們在弄明白‘我珍視的、相信的、喜愛的、享受的事物是什麼’這件事上有困難。他們通常對自己在關系和工作的長期目標上感到不確定。這種在弄懂‘我是誰’、‘我覺得什麼有價值’問題上的困難,可以導致BPD人士經歷空虛或失落的感覺。

個體一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也不知道什麼對自己是有價值的,有時候很明白,有時候又很糊塗。

認知

經常出現的強烈情緒使得BPD人士在控制他們的註意力集中方面會有問題。此外,BPD人士可能會試圖解離,解離可以被當是‘放空自己’的更強烈形式。解離的發生通常是作為經歷痛苦事件的回應(或者是經歷某些喚起痛苦事件回憶的事情)。它通常包括意識自動的將註意力從事件轉移開來,根據推測這是為瞭保護自己免於體驗強烈的情緒和這些情緒可能引發的不想要的行為沖動。

盡管意識阻塞強烈痛苦情緒的習慣可以提供暫時的慰藉,但它也可以帶來並不想要的副作用————阻塞或鈍化正常情緒的體驗。這使得BPD人士減少瞭對這些情緒裡所包含信息的攝取,而這些信息本可以有效的引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決定。有時候,其他人有可能看出BPD人士什麼時候處在解離狀態,因為BPD人士的面部表情和聲音會變得空洞和缺乏感情,或者他們看起來像是處在分神狀態;在其他的時刻,解離也有可能不被註意到。

很多時候,會覺得難以做決定,現在回想起來,很可能是因為情緒被阻塞瞭。而理智本身是難以進行價值判斷的,所以容易陷入僵死狀態。。 還有一些時候,比如看電影看到真情流露或尷尬的時候,會覺得難以看下去,必須得暫停一下。甚至是看書看到一個精彩處,那種強烈的愉悅感也會讓個體覺得承受不住,必須分心從書本上離開。

大腦異常

一系列關於BPD的神經影像研究報告稱,他們找到瞭與壓力反應和情緒控制有關腦部區域的縮減,這些腦區包括瞭海馬區,眼窩前額皮質和杏仁核。

海馬區是邊緣系統的一部分,掌管短時記憶,長期記憶和空間定位。學者普遍認同海馬的重要作用是將經歷的事件形成新的記憶。

BPD人士的海馬區傾向於比正常人更小。

BPD人士的杏仁核會更小並且更活躍。杏仁核容量的減少也在強迫癥患者身上被發現。一項研究表明,BPD人士在經歷或被展示消極情緒時,他們的左杏仁核會有不同尋常的強烈活動。因為杏仁核負責產生所有情緒(包括不愉快的情緒),這種不同尋常的強烈活動或許可以解釋BPD人士體驗到的在恐懼、悲傷、憤怒和羞恥等情緒上不同尋常的強度和持續時長,以及他們對別人展示的此類情緒的高度敏感性。

BPD人士的前額葉傾向於比一般人更不活躍,尤其是當大腦喚起被遺棄的記憶時。由於前額葉具有管控情緒喚起的功能,它相對的不活躍性可能解釋瞭BPD人士在管控他們情緒和應對壓力時所遇到的困難。

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 axis)負責調控皮質醇的分泌,皮質醇的釋放是用來應對壓力的。BPD人士傾向於比一般人分泌更多的皮質醇,這意味著這些人會擁有一個過度活躍的HPA axis. 這會導致他們經歷程度更深的生物壓力反應,這可能解釋瞭他們更容易受到“易怒性格”侵擾的特點。由於創傷性事件可以增加皮質醇的分泌和HPA軸的活躍性,對於在BPD人士裡盛行的HPA高活躍性的一個可能解釋是BPD人士普遍經歷過多於常人的創傷性事件;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皮質醇分泌量的提高可能使得BPD人士更易將充滿壓力的事件體驗為創傷性事件。

此外,皮質醇分泌量的升高也和更高的自殺行為風險有關聯。

發展因素

兒時創傷

兒時被虐待經歷,尤其是性虐待經歷,與BPD的發展有強相關關系。

神經學特征

一個人的負面情緒易感性,比兒時的性虐待經歷更能預測BPD癥狀的出現。此發現結合大腦結構功能差別研究,加上一部分BPD人士並未報告有創傷歷史的情況,一起展示瞭BPD和經常伴隨BPD發生的PTSD有差異。

緩和性因素

管控功能/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

當高度的被拒絕敏感性與更強的BPD癥狀聯系起來時,研究者發現,管控功能似乎能調節被拒絕敏感性和BPD癥狀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包括計劃、工作記憶、註意和問題解決在內的一系列認知過程是被拒絕敏感性用來影響BPD癥狀的途徑機制。一個2008年的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的管控功能更弱時,他的被拒絕敏感性和BPD癥狀之間的關聯會更強。這意味著高的管控功能可能有助於保護有著高被拒絕敏感性的人士免受BPD癥狀的侵襲。2012年的一項研究則表明,工作記憶功能的問題可能會和BPD人士更高的沖動性有關聯。

差異化診斷和共病

終身的共病情形(與BPD一起發生的疾病)在BPD人士中很常見。相較於其他人格障礙人士而言,BPD人士有更高的比率符合以下疾病的診斷:

情緒性障礙,包括重度抑鬱和躁鬱癥

焦慮性障礙,包括恐慌癥、社交焦慮癥、和創傷後精神緊張性精神障礙

其它人格障礙

酒精和藥物濫用

飲食失調,包括厭食和暴食癥

ADHD(註意力不集中癥)

軀體障礙

解離性障礙

對於人格障礙的診斷不應在情緒障礙被治愈前做出,除非病人的人生歷史支持人格障礙的存在。

DSM Axis I 共病

一項2008年的研究表明,在生命中的某個節點,百分之75的BPD人士符合某種情緒障礙的診斷標準,尤其是重度抑鬱和躁鬱癥I型。並且有接近75%的人符合某種焦慮性障礙的診斷,有接近73%的人符合物質濫用(酒精,藥品等)的診斷,另有40%符合PTSD診斷。在一項研究裡,38%的BPD參與者符合ADHD的診斷標準。

情緒障礙

在表面上看起來,BPD人士的情感易變性和躁鬱癥(雙相情感障礙)的情緒快速循環可能很相似。因此,即使對於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而言,如果他們對BPD不熟悉的話,他們也很難分辨出這兩種情況下情緒波動的不同性。然而,事實上它們確實存在清晰的不同點。

第一,BPD和躁鬱癥有著不同的情緒轉換持續時長。對某些躁鬱癥患者,抑鬱或躁狂的周期可能每次最少持續兩周,這比BPD人士的情緒持續時間長得多。即使是那些有著更快情緒轉換周期的躁鬱癥患者,他們的情緒也會持續數天,而BPD人士的情緒可能在幾分鐘或者數小時內就可以發生轉變。當某些BPD人士的欣快和沖動可能看起來像處在躁狂期時,此種體驗的持續時長也會是太簡短的而不足以被診斷為躁狂期。

第二,躁鬱癥患者的情緒不會對環境中的改變做出反應,而BPD人士的情緒則會對環境改變做出反應。也就是說,一個積極事件不會提升躁鬱癥患者的抑鬱情緒,但卻可以提升BPD人士的抑鬱情緒。類似的,一個不受歡迎的事件不會減少躁狂期躁鬱癥患者的欣快感,卻可以減少BPD人士的欣快感。

第三,當BPD人士體會到欣快感時,通常不會有思維奔騰和睡眠減少的情況發生,而這兩種情況都是輕度躁狂的典型特征。盡管2013年的一項研究表明BPD診斷和癥狀與慢性睡眠障礙有關聯,這些睡眠障礙包括入睡困難,保持睡眠困難和比預期的早醒和糟糕的睡眠質量。

治療手段

心理治療是BPD最重要的治療手段,治療應該基於個人的需要,而不是基於BPD的一般化診斷。藥物治療對如焦慮和抑鬱之類的共病有效果。但當BPD人士沒有共病時,則不應使用藥物治療。目前研究最多的,針對BPD人士的心理治療有效手段是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簡稱DBT。

預後

伴隨著治療,大部分的BPD人士能減輕那些讓他們感到痛苦的癥狀並獲得緩解性好轉(remission),緩解性好轉是指在兩年內持續地獲得痛苦緩解。一項長期研究發現34.5%的參與治療的BPD人士在研究開始後兩年內就獲得瞭緩解性好轉。在4年內,有49.4%的參與者獲得瞭緩解性好轉;在6年內,68.6%的參與者獲得瞭緩解性好轉;在研究結束時,73.5%的參與者獲得瞭緩解性好轉。

此外,那些從癥狀中得到恢復的參與者,隻有5.9%經歷瞭復發。

稍後的一項研究發現,從基準線開始計算的10年後,86%的病人維持瞭從癥狀中得到的穩定恢復。

在心理治療過程中,來訪者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並導致更好的治療結果。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接受DBT治療的BPD人士中,更好的治療結果與來訪者的高信任度之間有相互關聯,相比於低信任度的治療參與者和未接受DBT治療的BPD人士。這種關聯性是通過來訪者與治療者之間所建立的工作聯盟的力量而達成的。也就是說,高信任度的來訪者與治療者之間發展瞭更強的工作聯盟關系,而作為結果的是,他們獲得瞭更好的治療效果。

在從令人痛苦的病癥裡恢復的過程中,BPD人士也會獲得高水平的社會化心理功能。一項關於BPD來訪者社交和工作能力的長期研究表明,在明確診斷6年後,56%的來訪者在工作和社交場合有良好表現,比起在研究開始之初26%的比率大為提升。BPD人士的職業成就與普通人比起來通常而言會有所限制,即使是與和其他人格障礙的人士比起來也是這樣。然而,那些癥狀得到緩解的BPD人士,會顯著地更可能與一位愛侶擁有良好關系、和父母中的至少一位保持良好關系,在工作崗位上和學校裡有好的表現,擁有持續的工作和學習歷史,並且總體上保有良好的社會化心理功能。

人群分佈情況

200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5.9%的人患有BPD,其中包括5.6%的男性和6.2%的女性。 BPD預計達到瞭因精神疾患住院人士的20%,並占到瞭非住院就醫者的10%。 2007年,美國愛荷華州29.5%的新囚犯符合BPD的診斷,而在美國監獄的所有人士裡,這個比例是17%。這些高比率可能與BPD人士裡的高物質濫用(酒精,藥物等)比率有關,這一比率估計為38%。

性別差異

簡而言之,男性更少尋求或接受合適的治療,他們更可能被治療BPD引起的癥狀而非BPD本身,而且男性更可能在確診前自殺。

在確診瞭的男性BPD人士裡,也存在一個關於更高自殺比率的證據:男性BPD人士有18%的終生自殺風險,而女性BPD人士的終生自殺風險是8%。

在BPD的表現上男女也有差異,男性BPD人士更容易濫用酒精或藥物,有暴脾氣,追尋新奇刺激和擁有反社會、自戀、被動攻擊和虐待狂特質;而女性BPD人士則更可能飲食失調,擁有情緒障礙、焦慮和創傷後壓力。

污名

BPD的特征包括情緒不穩定性、強烈且不穩定的人際關系,對親密的渴求和對拒絕的恐懼。作為這些特征的結果,BPD人士經常喚起他們周圍人的強烈情感。而諸如“難對付”,“抵抗治療”,“愛控制別人”,“苛刻”,和“過分尋求關註”等貶義詞經常被用到BPD人士身上,並可能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因為人們對這些人的負面對待會引發BPD人士進一步的自毀行為。

暴力行為

大部分的研究者同意BPD人士不太可能對他人造成肉體傷害。盡管BPD人士會體驗到強烈的憤怒並為此掙紮,但BPD的一個定義性特質是他們會經常把這種憤怒朝內指向自己。BPD人士和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一個關鍵差別是BPD人士會趨向於把憤怒內化來傷害自己,而反社會人格障礙會趨向於把憤怒外化來傷害他人。

此外,BPD成人通常在兒童時期遭受過虐待,所以他們中的很多人對任何形式的憤怒表達奉行“0容忍”原則。他們對暴力的極度厭惡可能導致許多BPD人士過度補償,並在表現得有決斷力和表達自己的需求等方面體驗到困難。這也是BPD人士選擇傷害自己而避免潛在傷害到他人的一種方式。另一種BPD人士避免表達憤怒的方式是對自己造成肉體傷害。

我經常顯得猶豫不決,並且擔心自己表達出來的需求會傷害到別人,比如要求漲工資等。

心理治療提供者

BPD人士被認為是心理治療裡最有挑戰性的來訪者。對他們的治療需要治療者有高度的技能和訓練。

在精神分析理論裡,在治療者群體內對於BPD人士的污名化可以被認作是一種反移情(治療者把自己的感覺投射給來訪者)的表現。因此,BPD的診斷“通常表現瞭更多治療者對於來訪者的負面反應,而不是更多體現瞭病人的信息”,並且這種診斷“為在來訪者和治療者之間的共情破裂做瞭辯解,它開始變成以偽科學術語做偽裝的慣例性綽號。”

事實上,心理健康從業者經常性拒絕對得到BPD診斷的人士提供服務。

命名

學術界有人認為“Borderline”這個詞對於人們理解此種人格障礙並無幫助,並強化瞭已有的污名。他們提出瞭用諸如情感控制障礙(emotional regulation disorder)之類的詞來替代原有的BPD一詞,但DSM5手冊並未采納更名建議。

在世界衛生組織的ICD-10手冊裡,有一個從概念上與BPD相仿的病癥,它被稱作情緒不穩定人格障礙( Emotionally unstable personality disorder)。

診斷

醫生會依據來訪者的自述和自己的觀察做出判斷,他們可能會給來訪者做附加的身體檢查,來排除藥物濫用和甲亢等可能性。

DSM5 診斷標準 人格障礙的核心特征是人格功能(自我和人際)損害,並且出現病理性的人格特點。要診斷邊緣性人格障礙,必須符合如下標準:

A. 顯著的人格功能受損,有如下表現:

自我功能受損(a或b):

a. 身份:明顯發育不良的或者不穩定的自我形象,通常與過分的自我批評相關聯; 習慣性的空虛感;在壓力下的解離狀態。

b. 自我導向:在目標、抱負、價值觀或者事業計劃上具有不穩定性。

人際功能損害(a或b):

a. 共情能力:辨認他人需求或感受的能力受損,與之相關的是人際超敏反應(如傾向於感覺到被冷落或侮辱);對於他人的感知會選擇性地偏重於負面屬性或缺陷。

b. 親密關系:激烈、不穩定、沖突的親密關系,特點是不信任、過分尋求關註(neediness)和專註於真實或想象中的拋棄所帶來的焦慮;通常會極端理想化地看待親密關系或極度貶低其價值,親密關系互動態度上則在過度參與和撤退之間交替。

B. 在如下領域表現出來的病理學人格特點:

消極情感,特點是:

a. 情感傾向性:不穩定的情感經歷和經常性的情緒轉換;情感容易被喚起,程度激烈,(並且/或者)超出瞭與事件和場景相稱的比例。

b. 焦慮性:強烈的不安感、緊張感、或者恐慌,通常是作為對人際壓力的反應;擔憂過去的不愉快經歷的負面影響;感覺到充滿恐懼、憂慮或者是被不確定性所威脅;害怕自己會崩潰或失控。

c. 分離不安全感:害怕被對自己重要的人拒絕(和/或)與他們分離,與之相關聯的是對過度依賴和完全喪失自治的害怕。

d. 抑鬱性:持續地感覺低落,悲慘,(和/或)沒有希望;從此類情緒裡恢復有困難;對未來悲觀;無處不在的羞恥;感受到低的自我價值;有自殺的想法和自殺行為。

抑制解除,特點是:

a. 沖動性:在即時刺激下根據臨時起意行動;在短暫的基礎上不憑計劃,不思考後果就行動;在建立和遵循計劃上有困難;在情感困擾下感受到緊迫感並作出自我傷害的行為。

b. 冒險性:在不必要的情況下,不考慮後果地把自己投入到危險的、冒險的和有潛在自我損害風險的活動裡去;缺乏對自己限制的擔心並且否認個人危險的真實性。

敵意,特點是:

a. 敵對表現:經常出現持久的憤怒感覺;對輕微的輕視和侮辱做出憤怒或易怒的反應。

C. 人格功能的損害和個人的人格特點表現在不同時間裡和不同場景下應當保持相對的穩定性。

D. 人格功能的損害和個人的人格特點表現沒有辦法被理解為在個人的成長階段裡或社會文化環境下屬於正常的行為。

E. 人格功能的損害和個人的人格特點表現並不是單純的因為物質使用(濫用藥物,毒品)或一般性的醫學狀況(如嚴重的頭部創傷)而造成的。

如果出現瞭心理層面的困擾,請點擊下方咨詢卡,幫您遇見更加優秀的自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