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向內生長

作者:嫻伴桐(富書作者)生活中你是這樣的人嗎?愛生氣,情緒的按鈕,總是被一些稀松平常的小事引爆。愛焦慮,手中的沙子握得太緊,一次次身心俱疲。愛自責,不問東西,一味地把所有責

作者:嫻伴桐(富書作者)

生活中你是這樣的人嗎?

愛生氣,情緒的按鈕,總是被一些稀松平常的小事引爆。

愛焦慮,手中的沙子握得太緊,一次次身心俱疲。

愛自責,不問東西,一味地把所有責任都往自己身上攬。

青蔥年少時,我們總以為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在外界。

人生半坡,經歷瞭生活的重重毒打後,才明白:

與其向外訴求,不如向內生長。

一個人最大的清醒,就是懂得所有問題的答案,其實都在自己身上。

愛生氣,源於解讀事情的角度不同

早年的黃渤去劇組扮演小偷,被導演羞辱道:“這個人是什麼東西?能不能用?”

如果換作他人,恐怕早已氣往腦門沖,和導演大吵一架瞭。

但是黃渤沒有,他絲毫沒有生氣,解讀為:機會來之不易,我要珍惜。

最終除憑著自己出色的演技,讓導演閉瞭口。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情緒被引爆,源於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太單一瞭。

就好比心理學上的“管窺效應”:角度太單一的話,一個人隻能看到他所在管子的內部,管子外部的世界他是看不到的。

生活中的很多悲劇都源於此。

之前在新聞上看到一則報道。

父子倆在酒桌上,因為一言不合,大打出手,進而向對方身上互潑白酒。

怒火中燒的父親用打火機點燃瞭兒子的衣服,兩人身上瞬間起瞭大火。

最終父親搶救無效死亡,兒子也受瞭重傷。

新聞中的父子,像極瞭希臘神話中的大力士海格力斯,隻知道一味地去踢那個越來越膨脹的仇恨袋子。

殊不知,隻需要換一個解讀視角,停止去踢那個袋子,你就會發現它自動恢復如初。

法學教授羅翔走紅後,粉絲破千萬,很多人在評論區罵他,說他是虛偽主義,滿口仁義道德。

他從來沒有生氣,反而是很冷靜地把微博關掉,交給自己的徒弟來打理。

留下輕飄飄的一句:誤解是人生的常態,理解是稀缺的例外。

人這一生難免會遇到諸多不順,當我們把胸懷放大的時候,就會發現煩惱少之又少。

心理學上的“費斯汀格”法則告訴我們:生活中10%的事情我們無法掌控,但是90%的事情我們可以掌控。

發生瞭什麼並不重要,我們也無法改變,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看待,去解讀。

當我們勇於跳出思維的囚籠,轉變一下解讀事物的角度,就會離生氣越來越遠瞭。

誠如一句話所說:“凡事隻要換個角度解讀,就沒有什麼可生氣的瞭。”

愛焦慮,源於手中的沙子握得太緊

電影《黑天鵝》中,女主角妮娜是一位出色的舞蹈演員,在飾演白天鵝的鏡頭中獲得瞭現場導演的贊許。

然而當她飾演黑天鵝的時候,感覺遠沒有飾演白天鵝,表現得出色。

這使她很是焦慮,為瞭找到感覺,她不分日夜地苦練,卻連一點起色也沒有。

越焦慮越不在狀態,最終還生生把飾演白天鵝的機會也流失瞭。

焦慮的本質就源於我們把節奏掌握得太緊瞭,沒有給自己喘息的機會。

把自己逼得太緊,就好比進入瞭一個暗無天日的囚籠。

當我們學會松弛的時候就會發現,事情反而會進展的更順利。

自媒體博主涼爽,曾為瞭出新書日夜奔忙,身心異常焦慮,身體亮起瞭紅燈。

她不得不把工作取消,讓該充電的身體大睡瞭一覺,之後又去爬山。頓時感覺很渾身輕松,靈感也突然來瞭。

無獨有偶,作傢朱光潛每次遇到寫作焦慮的時候,他就會停下筆到鄉下去散步,使身心得到放松。

之後再回到書桌前,就會感覺到滿滿的能量。

人總是越成長越發明白:手中的沙子握得太緊,隻會徒增焦慮。

唯有攤開手中的沙子,保持合適的節奏,才能減輕心理負擔,收獲自在。

對付焦慮,我們可以效仿一下作傢李莜懿在視頻中所講的“煩惱箱”方法。

當她遇到一些煩心的問題,比如說孩子不聽話或者自己寫作沒有靈感的時候,她就會把這些問題寫下來,裝進煩惱箱。

當一段時間過後,她再打開的時候發現這些問題,要麼沒有發生,要麼已經被解決掉瞭。

可見有的時候,有些事情並沒有那麼重要,也不值得讓我們去拼命沖刺。

當我們能夠松弛下來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事情都可以放慢一節拍,緩著來。

要知道,當一個人開始松弛下來的時候,運氣才會變好。

愛自責,源於習慣做人生的差評師

在網上看到一位作者分享他前同事小溪的故事。

小溪最大的特點是愛自責,把所有的責任都往自己身上攬。

一次部門開會,領導說業績懈怠瞭,希望大傢能夠迎頭趕上。

大傢都知道,因為之前有國慶假期,加上很多人都休瞭年假。

可是小溪不這樣想,她覺得是因為自己發燒請瞭一天假,才影響瞭整個工作的進度。

在開完會之後的一周,她每天都是最晚回傢。

坐在她附近的同事,如果偶爾和誰說悄悄話,被她聽到瞭,就自責一定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別人才會議論自己。

按說小溪這種小心謹慎的處事方式,應該很受大傢的喜歡,恰恰相反,大傢唯恐避之不及,生怕說的某句話不小心又傷到瞭她。

有句話說得很妙:“一味地自責,猶如中箭,我們能做的就是及時轉身,永遠不要中第二隻箭。”

工作中適度地自責,可能會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但是小溪這種不去分析具體原因,就一味地自責,把全部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隻會徒增無謂的煩惱。

而且越是愛自責的人,越敏感,身邊的人終日都要小心翼翼地。

長此以往,隻會讓自己困於方寸之地,囿於瑣碎之間,把自己活成瞭一座孤島。

佛傢曾說:“這世上隻有三件事:一種自己的事,一種他人的事,一種老天的事。”

愛自責的人活得太累,就在於把這三件事都大包大攬到自己身上去瞭。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瞭,隻管自己的事。

讓該去的隨風而去,我們的心靈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如此才能在這實苦的人生間,遊刃有餘。

生活本是一場修行,與其做自己的差評師,不如做人生的點贊師。

相信大傢都玩過這樣的遊戲。

一束光打在墻上,伸出一隻手擋在光前面,墻上就立刻有瞭影子。

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想要改變影子,隻改變光源,可以嗎?

影子如此,人生亦如是。

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在我們自己身上。

生氣的時候不妨換個角度去解讀;焦慮的時候,試著把手中的沙子攤開;遇到問題的時候,勇於去做自己人生的點贊師。

當你開始向內生長的時候,人生也會隨之四通八達。

​作者簡介:嫻伴桐,富書作者,渴望左手讀書,右手寫作,本文:富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