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3 歲。孔子遠祖為殷人,微子啟後裔,子姓。六世祖孔父嘉時,“五世親盡, 別為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3 歲。孔子遠祖為殷人,微子啟後裔,子姓。六世祖孔父嘉時,“五世親盡, 別為公族”,後代始以孔為姓。五世祖木金父時,孔氏失卿位,貶居士列。三世祖防叔畏宋國華氏之逼逃亡至魯,孔氏始為魯人。

孔子3歲即喪父,與其母顏徽在相依為命,生活極為艱難,故孔子曾自述曰:“吾少也賤, 故多能鄙事。”傢道雖艱,但在濃厚的周禮熏陶下,孔子6歲就“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15 歲即“志於學”,立志從古代文化中尋求治國做人的道理。他學無常師,好學不倦,曾自述曰:“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論語·八佾》也記:“子人太廟,每事問。”由於他勤學善問,學問與日俱增,被時人贊為“博學”。

明:孔子學琴師襄

孔子17歲時,其母亡故。魯國季孫氏宴請魯國之士,孔子也興沖沖跑去。不料“陽虎絀日:‘ 季氏享士,非敢享子也’”,把孔子擋在門外。這對想進人貴族社會的孔子不啻當頭一棒,但同時也激起瞭他進一步苦學的決心。20多歲時,孔子曾做過一些小官,如管理賬目的“委吏”、管理牲畜的“乘田”等。官職雖低,但他從中學到瞭不少實際本領。孔子30歲開始授徒講學,終生不輟,首尾凡40餘年。他本著“有教無類”的原則,凡是“自行束修以上”的,都收列門下。孔子設立瞭當時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私學,打破瞭“學在官府”的傳統,促進瞭文化學術的下移。

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魯國發生內亂。孔子離魯適齊,“為高昭子傢臣,欲以通乎景公”,時年35歲。齊景公曾兩次問政於孔子。孔子針對具體情況分別對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政在節財”,深得景公贊賞。景公欲重用孔子,並以尼谿之田相封。不料受到大夫們的強烈反對。景公無奈,隻好以“吾老矣,弗能用也”來搪塞孔子。

明:宴嬰阻封圖

孔子次年由齊返魯。魯國大權操於季氏之手,數年後季氏又受制於傢臣陽貨。孔子對這種君臣易位、周道失序的狀況極為不滿。此間有人曾誘使孔子人仕,孔子巧妙相拒,並慨言:“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此一時期,他把主要精力投人教學,“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陽貨敗跡被逐。孔子仕於魯,是年51歲。任中都宰時,“行之一年,四方皆則之”;任司空時,“別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任司寇時,“男女行者別於途,途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夾谷會盟的勝利、“墮三都”計劃的實施,更顯示出孔子非凡的外交與內政才幹。“齊人聞而懼,日:‘孔子為政,必霸;霸則吾地近焉,我之為先並矣’”,於是饋女樂、文馬與魯定公和季桓子,致使魯國政事廢弛,“三日不聽政”。孔子自感抱負難施,無奈之下,隻好辭官離魯,率弟子周遊列國,時年55歲。

明:女樂文馬圖

此後孔子與弟子們輾轉奔走於各國,前後凡十四年。盡管累受挫折,但孔子其志不改。絕糧於陳時,“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而且還與子路、顏回等砥礪志節,研討學問。可以說,孔子走到哪裡,私學就辦到瞭哪裡。孔子68歲由衛返魯,雖被尊“國老”,卻終不為用。晚年,他把主要精力用於文化教育中。以“述而不作”的精神整理瞭三代以來的大量古籍文獻,為古代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做出瞭卓越的貢獻。還以“誨人不倦”的態度培養瞭大批弟子,《史記》載其“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明:陳蔡絕糧圖

公元前479年,一代偉人孔子“寢疾,七日而歿”,時在夏歷四月已醜。孔子卒後,被葬於魯城北泗水之濱。魯哀公親祭誄文,呼之為“尼父”;弟子們以父母之喪禮之,皆服孝三年,“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則哭,各復盡哀;或復留。唯子貢廬於塚上,凡六年,然後去。弟子及魯人往從塚而傢者百有餘室,因命孔裡”

明:弟子服喪圖

孔子的一生,是坎坷曲折的一生。他幼年喪父,青年喪母,過早地嘗到瞭生活的艱辛;他雖有胸懷匡扶社稷之雄才大略,卻屢屢受挫、四處奔波,晚年生活雖稍有安頓,卻又大難迭起。

孔子的一生,又是偉大的一生。他內無名分可依,外無勢力可援,但卻逆境奮發,勤學不輟,終成世所公認的博學之人;他從政時日雖短,卻政績卓然,他刪《詩》,定《禮》,修《春秋》,為古代文化做出瞭非凡的貢獻;他所辦的私學堪稱春秋之最,不僅培養瞭許多有才幹的弟子,而且開辟瞭中國古代教育的新紀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