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傳統文化裡面的銀器宮銀堂

金銀器發展的繁盛時期是在我們歷史上的唐代,而現在我們發現出來的唐代金銀器多少靠考古出土為主,至今已經有數千件,傳世的在國內甚少。研究唐代金銀器造型藝術包含的歷史,探索其美的

金銀器發展的繁盛時期是在我們歷史上的唐代,而現在我們發現出來的唐代金銀器多少靠考古出土為主,至今已經有數千件,傳世的在國內甚少。研究唐代金銀器造型藝術包含的歷史,探索其美的歷程,尋找其美的根源,期望對現代金銀首飾設計有所啟迪。

一、唐前金屬工藝品造型簡述

每一時代的金屬工藝品都以其獨特的面貌卓然標舉,各領風騷。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各民族文化長期共存相互影響交相滲透。此時期的文化藝術空前發展,佛教文化的得以廣泛傳播。

金銀器所具備的社會功能逐步擴大,數量越來越多,制作工藝變得更加精湛,造型和紋樣也不斷創新。裝飾品的主體地位毫未動搖,器皿主要是佛教用品,如佛像、法器、佛前供器。此時期的金銀器在造型、紋飾上烙有明顯的波斯薩珊朝金銀器的風格,從中可見絲綢之路對中外文化交流的巨大作用。

到瞭唐代,金銀器的制作和應用達到瞭歷史的巔峰,取得瞭重大的發展。大量精美絕倫的唐代金銀器在近數十年來相繼出土,以復雜紛繁的姿態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餐具、茶具、酒具、佛教法器等生活器皿替代瞭裝飾品的主體地位。

此時期金銀器終於成為工藝品中的獨立主線之一。唐代金銀器具有一種成熟大氣的美感,豐盈而有氣勢,造型渾圓飽滿,器體宏大,種類豐富。唐代金銀器多為皇傢、權宦使用,直到宋代,金銀器才走下瞭神壇,走進瞭百花園。

二、對造型和造型藝術的認知

“藝術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客觀現實更具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之所以稱其為藝術,是因為其具有“典型性”,也就是不同事物之間本質上的區別,或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審美差異。作為人的社會意識形態,它服務於人類的精神需求,主要是滿足人們多方面的審美及心理的需要,尤其對人類精神活動起著巨大影響。

隨人們的生活空間和文化歷史背景的不同,表現出來的巨大差異性和多元性,使人們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中對造型藝術的解釋是:造型藝術是在平面或立體空間內,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塑造可視的靜態藝術形象的藝術。

造型是構成美術的主要特點,它主要體現在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和建築藝術上。除繪畫以外,其餘三者的造型具有實際的三度空間(高度、寬度和深度)。造型藝術的特征是用可視物質材料來表現自然對象的“型”與“態”,是創作在真實或者虛擬的空間中,以靜止的形式表現動態過程,或者以動態的形式傳達觀念。

造型即創造出來的形體形象,是造型藝術的主要特征。掌握瞭使用工具的經驗技能的藝術工作者通過技巧、經驗、閱歷、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等綜合因素,將“美”的理念滲入其中,在視覺及觸覺范圍內對客觀環境和精神世界的形象進行創造,即再現所見,表現所感。

通過具象或抽象的形式,從而完成造型藝術創作的行為。唐代金銀器作為唐代金屬工藝美術品的代表,不論造型手法是簡潔洗練的,還是紛繁復雜的,都依據其整體外觀的直觀形態特征來對其造型分類,以此來探索盛唐的本質情感。

三、唐代金銀器的造型

1.唐代金銀器造型發展概況

由於出土物數量眾多,類別豐富,刻有紀年或銘文的金銀器為數不多。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上,吸收和消化外來文化的營養,經過能工巧匠的辛勞與智慧,金銀器完成瞭由輸入品、仿制品到創新品的演變,正是對外來文化的吸收、揚棄及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的過程。

之前很多學者對唐代金銀器的總體或者某一批、某一期器物做過多種分析,由於分類依據和主觀認識的不同,結果不盡相同。按照造型演變的主要階段,我們可以把唐代金銀器造型劃為三個主要時期。

(1)早期:唐高祖到唐睿宗時期

此時期金銀器的器口多為圓形,器壁多采用任意等分裝飾面的手法。壁裝飾區間都在九瓣以上,比如銀海獸要紋十四雲瓣碗,銀鹿紋要十二瓣碗、銀鴻雁銜綬要紋九瓣碗等等。

後期可能是由於金銀器需求量的增加和制作工藝逐漸簡易化的緣故,六、八等分的裝飾面漸漸取代九瓣以上區分裝飾面的作法。裝飾區間多為 S形或 U 形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S 形瓣逐漸消失,U 形瓣仍有使用。

初唐時金銀器受波斯薩珊朝金銀器影響,鹿紋十二瓣銀碗的 U 形裝飾瓣,與中亞和西亞6世紀的銀器作風相似。像銀鎏金熊紋六曲盤這種薩珊式,單點中心的裝飾手法盛行,金樂伎紋八棱杯一樣的棱形器物較多。

公元 3 世紀時的西亞廣為流行,此時期最顯著的特點是在碗底或鐺底焊接模沖的裝飾圓片,並使器物形成雙層底。佛教的滲入也影響瞭金銀器的造型,出現瞭越來越多的雙層結構的蓮瓣狀區間。

唐初對西域的五次重大軍事行動及其勝利,再加上唐太宗天下大同的博愛思想,打通瞭中原王朝與西方交往的商路,金銀器自然成為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使者。

大量外來金銀器進入本土,原本數量不多且造型單一的金銀器,受西方的強烈影響,而不斷豐富起來。此時期的唐代金銀器在中外文化滲透的夾縫中謀求發展,僅從造型上看,滿溢異域風情,極大地推動瞭金銀器制作的獨立化進程。

(2)中期:唐玄宗到唐順宗時期(公元 712-805 年)

純粹的外來文明已不能滿足需要,轉為兼收我國傳統的銅器、陶器、漆器等與栗特、波斯薩珊朝器物風格的造型。此時期的金銀器,盤類多三足,器形變大,如“裴肅進”銀雙鳳紋盤,直徑可達 55 厘米。

遼寧昭盟喀沁旗的雙魚壺就是仿生器物的代表,仿生壺還有各種器皿的平面多做成四曲或五曲花形,當時葵花形盤十分流行,比如江池銀折枝紋葵花形盤、八府莊銀獅紋葵花形盤等。高足杯、帶把杯及五曲以上的多曲長杯淡出歷史的舞臺。單點式的裝飾手法在本期已不見。

盛唐時期社會經濟繁榮,達官貴族之間競相攀比,漸漸地養成瞭地方官供奉金銀器的風氣,唐代金銀器的成熟的良好的社會基礎由此奠定。歷經百餘年的發展,新一代的工匠受到的是盛唐文化的熏陶,創作瞭很多既不同於西方也不同於傳統的新器形。至此金銀器成功走上瞭中國特色的道路。

(3)晚期:唐憲宗到唐哀帝時期(公元 806 年-907 年)

這一時期的金銀器在南北方的窖藏、墓葬均有大量出土。此時期的器形種類雜多,食器、飲器、藥具、容器等種類,造型應有盡有。器物流行花口,如和平門銀雙層蓮瓣紋茶托。並且出現高圈足,多見於碗和盒;雲頭狀、菱弧狀等新造型出現,仿生造型的器物較之前更多。

晚唐時商品市場得到發展,金銀器自身的價值和實用性開始商品化。尤其是作為經濟重心的南方,民間金銀器作坊和個體工匠的出現,使金銀器的造型多元化。晚唐統治者日益貪婪腐化,驕奢淫逸,也促進瞭大量精良金銀器的誕生。唐代金銀器完成瞭具有本民族風格的商品化進程。

2.唐代金銀器造型分類唐代金銀器的造型可以概括地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幾何形態為主要造型語言的金銀器,幾何形態是我們所看見的一切都是由點、線、面等基本的幾何形物體,通常是指空間的有限部分,一般由三條或更多的邊、曲線,或以二者結合而形成,具有一定規則性與封閉性,如:棱柱體、圓柱體、立方體、球體等。

另一類是自然仿生形態為主要造型語言的金銀器,自然形態是直接模擬自然界的固有物或人造物來作為造型的基本形態,在這類作品摸擬客觀形象時,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將某一種對象的典型特征演變成金銀器的形狀,如銀鎏金龜紋桃形盤等。

另一種是在客觀模仿自然形態的基礎上,添加新的部分以實現或增加器物的實用功能,如銀鎏金龜負“論語玉燭”酒籌。唐代金銀器用提煉取舍的藝術手法,遵守功能合理和視覺美觀的原則,表現出自然形態最美的部分,充分體現瞭唐代金銀匠的師法造化,巧奪天工。

四、總結

金銀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承載瞭使用者及制作者的審美趣味與文化傾向。對唐代金銀器造型藝術的研究,不僅僅是純粹的研究其直觀造型,還有與其密切相關的紋樣、工藝、文化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清楚地看到造型與裝飾、功能性與審美性、外來文明與傳統文化、工藝技術與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的完美結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