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心是孤獨的獵手》:我去過很多地方,但隻遇到過很少的我們。

《心是孤獨的獵手》,英文原版名稱《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不得不說,這個書名起的很獨特。即使不看書中的內容,充滿哲思的書名,其本身也會吸

《心是孤獨的獵手》,英文原版名稱《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不得不說,這個書名起的很獨特。即使不看書中的內容,充滿哲思的書名,其本身也會吸引讀者關註的目光,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我。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說實話,真的隻是因為單純的喜歡這個書名,隨即買下的。因為直覺告訴我,名字獨特,想必內容應該也是獨特的,事實證明它也確實沒讓我失望。人有時候就是這樣,但是直覺也不是次都管用。

在這之後,我並沒有著急讀完,而是在腦海裡不斷想著這個書名—–心是孤獨的獵手,這個怎麼理解呢?後來即使完整的讀瞭全書,也明白瞭這個孤獨的主題,但是不解依然存在。令我想不通的是,“孤獨”——如此抽象的詞,又怎麼會被“獵捕”呢?而心靈又是如何充當獵人的角色呢?

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心是孤獨的獵手》這本書被我靜靜的放在瞭書桌裡,此後和某個喜歡讀小說的朋友交談,偶然間說起時,對方覺得不錯,遂借給瞭他。而當它再次回到我身邊的時候,我這才更加仔細的閱讀起來,這個時候,關於它的一切疑惑才最終解開。

既然說到瞭這裡,“心是孤獨的獵手”這個謎底該揭開瞭。其實,孤獨這個東西,一直都是“無處安放”的,不管它被形容成“獵物”也好,或者是別的什麼東西,而當一個東西“無處安放”的時候,隻能存在於自己的內心,換句話說,自己的內心深處才是孤獨的唯一棲息地,也隻有自己的內心才能感知那份孤獨,沒有人可以幫得瞭我們,因為人與人之間想做到徹底的瞭解,其實是很難的事情。

理解瞭這句話,再來看內容,一切豁然開朗。

《心是孤獨的獵手》講的是什麼呢?

故事的開始,出場是兩個啞巴,其中胖的一個叫做安東尼帕洛斯,是個希臘人;另外一個是個瘦的,叫做約翰.辛格。胖的喜歡喝酒和吃(也可以理解),在他表哥的水果店工作,瘦的是個銀器雕刻工,在一傢珠寶店工作。兩個人沒有其他朋友,除瞭上班。他們合租在小鎮商業街一棟房子的樓上,一人一個房間。倆人每周去一次圖書館,目的是為辛格借懸疑小說,每周的星期五去看場電影,發工資的時候,一起為安東尼帕洛斯照相。兩人就這樣一起生活瞭10年,直到安多尼帕洛斯精神病發作,他表哥將其送進瞭精神病院。剩下瞭辛格自己,隻得另找住處,於是他搬到瞭鎮中心的一傢破敗的寄宿公寓裡。之後的一日三餐,辛格都在公寓附近的一傢名叫“紐約咖啡館”的餐館裡解決,之後的故事,都和這個“紐約咖啡館”聯系瞭起來。

《心是孤獨的獵手》電影劇照

“紐約咖啡館”的主人叫做比夫.佈蘭農,辛格最開始前去吃飯的時候,店裡有個酒鬼叫做傑克.佈朗特,後來因欠餐館的錢和醉酒,無處可去時,辛格收留瞭他。而辛格所住的那傢公寓裡有個喜歡音樂的小姑娘,時常男孩的打扮,她叫米克,12歲。還有一個黑人醫生,他叫考普蘭德。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別人無法理解的痛苦,於是大傢都把辛格當成瞭自己的傾訴對象。每個人都認為辛格能理解他,懂他的感受,可是辛格自己呢,雖不能說話,但總覺得這些人很奇怪,難以理解。而在辛格心中最關心的人,一直都是安東尼帕洛斯,而終有一天,當他得知安多尼帕洛斯已經去世時,辛格開槍自殺瞭……

寫到這裡,大傢想必都明白瞭,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辛格為什麼自殺呢?如果我們聯系自己,想想自己身邊的人,其實就會很明白這種感受。對於辛格來講,因為他活在這個世界的唯一寄托沒有瞭。此後的生活,他自己都將是孤單一人,無論是喜悅也好,悲傷也好,再也找不到一起可以分享的那個人瞭。

當人生沒有瞭寄托,活著也就失去瞭意義。

“我去過很多地方,但隻遇到過很少的我們。”

這是書中傑克.佈朗特對辛格所道出的真心話,也是《心是孤獨的獵手》這本小說中,最為傳誦的至理名言。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說是贊賞也好,理解也罷,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往往卻很難。這讓我想到瞭之前偶然看到的一個小故事,故事裡的主人公是個農夫和一個稻草人:

農夫對稻草人說:“你總是孤單的守護著這片寂寞的土地上,一定厭倦瞭吧?”

稻草人回答道:“能使他人恐懼是一種深沉持久的快樂,對此我將永不會厭倦。”

農夫沉思後說道:“的確如此,因為我也能領悟這種樂趣。”

農夫說:“隻有那些稻草填軀的人才能體味這樂趣。”

後來,農夫走開瞭,農夫說的話也不知道是恭維還是輕蔑。

一年過後,稻草人變成瞭一位哲學傢。

當農夫再次從它身邊走過時,看到有兩隻烏鴉正在它的帽簷下築巢。

……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瞭,很顯然,稻草人變成哲學傢,目的就是告訴我們一個說是哲學,其實也是人生的道理: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沒有人願意永遠孤獨,孑然一身。

孤獨,存在於每個人身上,即使是自己最親最愛的人,很多時候也無法理解。舉個例子,就像你喜歡寫作,夢想是成為一名作傢,也許你的妻子卻認為你是在異想天開;如果恰巧你是個女孩,今年30歲,長得很漂亮但是至今還沒對象,這時候,周圍的人,社會的輿論,恐怕對於你來說,就是洪水猛獸,甚至比洪水猛獸更可怕。這難道是我們錯瞭嗎?很顯然,並不是,隻是人性使然罷瞭。

世間真正能夠設身處地,用心去理解他人痛苦的,其實是很少的。生在世上,找一個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想想看,真的是件很難的事情,否則,“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的典故,也不會流傳千古。

既然生在世上,找到知己很難,是否就該對人生持悲觀態度呢?這個問題讓我想起瞭已經過世的楊絳先生。

楊絳先生

大傢都知道,楊絳先生是錢鐘書先生的夫人,兩人從1932年相識,之後在1935年結婚,一直到1998年錢鐘書去世,60多年,夫妻伉儷情深。而在錢鐘書去世的前一年,他們唯一的女兒錢瑗因患脊椎癌也去世瞭。生活往往就是這樣殘酷,它不會因為你是名人就格外關照。晚年的楊絳先生,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悲觀嘛,想想看確實悲觀。借用柳永的名篇“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可是楊絳先生卻活出瞭自己獨特的生命價值,晚年的她將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到文字創作中,才有瞭現今我們看到的《我們仨》和《走在人生邊上》。

我們活在世上,應該追求一種永恒的價值。不依靠他人,赫然獨立。這種永恒的價值,會讓我們在遭遇人生變故的時候,不論孤單與否,依然堅毅如初。

這便是這本《心是孤獨的獵手》帶給我的感受。

與你分享,滴滴感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