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他們正年輕——紫砂大傢:顧景舟大師年表(上)

一九一五年顧景洲出生於宜興川埠鄉上袁村,幼時傢業頗豐,顧父顧炳榮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古訓,要顧景洲發奮讀書,用知識出人頭地,錦繡河山,故取名“景洲”。一九三三年


一九一五年

顧景洲出生於宜興川埠鄉上袁村,幼時傢業頗豐,顧父顧炳榮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古訓,要顧景洲發奮讀書,用知識出人頭地,錦繡河山,故取名“景洲”。

一九三三年

少年時顧景洲就讀於蜀山東坡書院,顧父督促其學文習字,每日啜墨不止。民國十三年江浙軍閥齊虛之戰,禍及丁蜀地區,顧氏傢道中落。

幾年後,顧傢又發生一場火災,傢中財物化為灰燼,終於無力供顧景洲繼續讀書瞭,於是18歲那年,顧景洲在傢繼承祖業,隨祖母邵氏學習制壺,亦承襲傢中制壺客師的訣竅,開始制作紫砂壺,當時做的最多的就是《洋桶》、《掇球》等常見器型。

洋桶 掇球

一九三九年

這一年顧景洲25歲,受上海古董商人郎玉書聘請,第一次離開宜興來到上海工作,當時主要是仿制明、清兩朝的名傢之作。至於做什麼款式的壺,都由郎老板決定。郎老板會拿來一把老壺讓顧景舟仿制,有時候沒有原物,隻有一張從圖書上翻拍下來的照片,顧景洲根據圖片中的參照物,算出器物的大概尺寸,就這樣仿出來的壺照樣神完氣足,有老壺包漿溫潤,格調古樸,沒有一點煙火氣。

當時顧景洲覺得自己的水平並不在古人下面,但每件仿品隻能打上仿刻的名傢款,不能留下自己手作的痕跡。所有槍手的苦惱都是這樣,匿名者隻能永遠躲在幕後。但心氣頗高的顧景舟還是偷偷地在仿品的暗處留下一個比西瓜子還小的印記——“景記”!

顧景洲在上海

當時顧景洲所仿的清-陳鳴遠款的龍鳳把嘴壺和竹簡水盂擺件等作品因技藝高超,竟被作為陳鳴遠的傳器為故宮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所收藏,直到多年後他為北京故宮博物院以及南京博物院紫砂藏品作鑒定時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作品。

這一時期可以說是顧景舟制壺生涯中一個最重要的轉折點。因為他在上海看到瞭一些在宜興根本看不到的參考資料,比如《故宮月刊》和日本人編著的《茗壺圖錄》,後者收錄瞭32幅中國各個時期的紫砂壺線描圖和印章拓本。並且有幸接觸到瞭一大批古代名傢的實物珍品,他通過仿古體察前輩大師的作品,從而參悟紫砂藝術的道與術,甚至通過仿古來挑戰前輩大師,吸取並掌握瞭中國陶藝的博大精華。

一九四零年

因時局緊張,上海市面愈見蕭條,郎氏藝苑的生意也越來越難做,第一次來上海的顧景洲被遣散,匆匆回瞭宜興。

一九四二年

這一年顧景洲再次來到上海,他通過嚴格考試進入上海標準陶瓷公司並擔任雕塑制模室技師,月薪100大洋。對比當時宜興縣一個普通警察月薪隻有2塊大洋,一個堂堂大縣長月薪也不過20大洋,消息傳到宜興上袁村,引發全村轟動。丁山的制作師傅都感慨讀書的好處,因為顧景洲讀書,懂知識、有文化,比隻知道低頭做壺的老藝人更吃香。

這一時期顧景洲在上海看瞭不少畫展,知道油畫、雕塑是怎麼回事。他從那時認定,自己做的壺,不能再與宜興的作坊一樣以滿足市場為唯一目標,他的作品不能是茶坊酒樓裡單純的飲茶器,而應該是發軔於江南士大夫中的文人茶器,是一種符合現代審美理想的藝術品。

由於“鐵畫軒”的關系,顧景舟後來有瞭與上海數位畫傢的情緣。吳湖帆、江寒汀、來楚生、王仁輔等人都常常光顧“鐵畫軒”,他們都為顧景舟刻過印,顧景舟則送過他們壺,文朋雅聚,若飲甘飴。和文人之間的交流,讓顧景洲明白:藝術是相通的,寫字有字的節奏,畫有畫的節奏,壺也一樣,節奏不對,寫、畫就俗瞭,壺俗瞭,手藝功夫再好也沒用。所謂的海派文化,就是俗中有雅,雅俗共賞。同期創作《高腰線提梁》。

高腰線提梁

一九四八年

這年江寒汀將任書博刻的三字方石章“顧景舟”、王仁輔刻的二字長方石章“景舟”,由戴相明轉贈給瞭顧景洲,而這“景舟”二字,寓意為藝海一舟,顧景洲遂改名顧景舟。

也在這年夏秋之際,發生瞭一段藝林佳話,顧景洲精心制作的5把傳奇石瓢壺就此開始啟用此章。他精心做瞭6把石瓢壺由吳湖帆和江寒汀在6把壺上畫瞭修竹和梅花,配瞭詩文。並由陶刻高手談堯坤來陶刻,而屬於吳湖帆的一把則由顧景舟自己刻,他不想放過與吳湖帆合作的機會。可惜6把壺出窯後發現燒壞瞭一把。

顧景舟帶著它們來到上海,第一把“風動疏竹”歸瞭顧景舟,第二把“修篁翠影”給瞭戴相民,第三把“竹影清芬”給瞭唐雲,第四把“薰風瀟竹”給瞭江寒汀。第五把是江寒汀畫的,由吳湖帆自題詩並落款的“雪梅寒雀”,由吳湖帆自己收入囊中。

戴相明石瓢唐雲石瓢吳湖帆石瓢江寒汀石瓢

一九五一年

因有在標準陶瓷公司工作的經歷,顧景舟由顧浩元推薦,應聘由德國人創辦的上海天原化工廠,考試合格,但體檢時發現有肺結核病而最終沒有被錄用,隻能回傢修養。萬幸!

一九五二年

顧景舟回傢鄉宜興戒煙養病,在傢種花養魚。病愈後收瞭平生第一個弟子,朋友加親戚徐祖純的兒子徐漢棠。

一九五四年

顧景舟回應政府號召,積極參與湯度陶業生產合作社紫砂生產工廠的組建籌劃工作,並擔任合作社生產理事委員兼技術輔導員。同期創作《如意雲紋三足鼎》。

如意雲紋三足鼎

一九五五年

建社就緒,顧景舟立即著手負責《紫砂工藝班》的招生和技術輔導的育才重任,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設立“紫砂工藝班”,招收第一批學徒,李昌鴻、沈蘧華、高海庚等人師從顧景舟學藝,他與朱可心、任淦庭、裴石民、吳雲根、王寅春、蔣蓉並稱“紫砂七老”。同期與朱可心合力創作《松鼠葡萄咖啡茶具》。

朱可心(左)、顧景舟(右) 松鼠葡萄咖啡茶具

一九五六年

紫砂工場改為宜興紫砂工藝廠,顧景舟與帶隊來紫砂廠實習的中央工藝美術院(今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高莊教授結為知交,兩人合力創作《提壁壺》。

提壁壺

一九五九年

顧景舟積極參與紫砂技術革新,被任命為宜興紫砂廠技術研究室副主任和技術股副股長,並參與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的佈置設計工作,並設計瞭一批大型的茶具及高檔花盆。

一九六四年

時年五十歲的顧景舟與徐義寶女士結婚,解決瞭自己的人生大事。


第一期:顧景舟大師(上),未完待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