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第2章 兩晉詩壇

2.1 復習筆記一、陸機、潘嶽與太康詩風1 概念太康詩風是指以陸機、潘嶽為代表的西晉詩風。2 背景(1)晉武帝司馬炎代魏之後不久, 天下重歸於一統。 西晉王室內部矛盾復雜,

2.1 復習筆記

一、陸機、潘嶽與太康詩風

1 概念

太康詩風是指以陸機、潘嶽為代表的西晉詩風。

2 背景

(1)晉武帝司馬炎代魏之後不久, 天下重歸於一統。 西晉王室內部矛盾復雜,文人在政治鬥爭旋渦中幾經浮沉, 演出瞭多幕人生悲劇。

(2)西晉詩人多以才華自負, 他們努力馳騁文思, 以展現自己的才華,故重視辭賦。由於時代的原因, 潘、 陸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詩歌的慷慨之音,也不會寫出阮籍那種寄托遙深的作品, 他們的努力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擬古,摹擬《詩經》 、 漢樂府和《古詩》 , 成為當時的風氣;

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進步,並表現出繁縟的詩風。

3 主要特征

太康詩風的主要特征為“繁縟”,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由樸素古直趨向華麗藻飾, 如陸機《擬古詩》 。

(2)描寫由簡單趨向繁復。如陸機的《猛虎行》 , 大大地豐富瞭原作的內容,文辭委婉曲折,而以繁復取勝。

(3)句式由散行趨向駢偶。陸、 潘諸人為瞭加強詩歌鋪陳排比的描寫功能,將辭賦的句式用於詩歌, 豐富瞭詩歌的表現手法。

4 評價

從文學發展的規律來看,由質樸到華麗, 由簡單到繁復, 是必然的趨勢。陸、潘發展瞭曹植“辭采華茂”的一面, 對中國詩歌的發展是有貢獻的,他們詩中山水描寫的成分大量增加, 排偶之句主要用於描寫山姿水態,為謝靈運、謝朓諸人的山水詩起瞭先導的作用; 對南朝山水詩的發展及聲律、對仗技巧的成熟, 有促進作用。

二、左思、張協與劉琨

1 左思

左思曾以《三都賦》名震京都, 其《詠史》 詩八首奠定其文學地位。

(1)詠史詩的淵源

以“詠史”為詩題, 始於東漢的班固。 曹魏時, 王粲、 阮瑀有《詠史詩》,曹植有《三良詩》,張協也有《詠史》 詩。 後以“隱括本傳”者為正體,以“自抒胸臆”者為“變體”, 而左思之“變體”, 成就遠遠超過瞭前人的正體。

(2)左思詠史詩內容

左思《詠史》詩的內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對士族的蔑視與抗爭。有的表達對門閥制度的不滿及對豪右的蔑視, 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價值,有的慨嘆寒士生活的困頓。其中第五首末尾的“振衣千仞岡, 濯足萬裡流”成為組詩中的最強音。

(3)左思風力

鐘嶸《詩品》置左思於上品, 評其詩曰: “文典以怨, 頗為精切, 得諷喻之致。”他的詩多引史實, 故曰“典”。 借古諷今, 對現實政治持批評態度,故曰“怨”。 而借古諷今又能做到深刻恰當, 故曰“精切”。 他的詩能起到諷諭作用,故曰“得諷諭之致”。 鐘嶸標舉“左思風力”, 含有左思再現瞭建安風骨的意思。

(4)地位

左思的《詠史》八首,開創瞭詠史詩借詠史以詠懷的新路, 成為後世詩人效法的范例,這是他對中國詩歌史的獨特貢獻, 所以前人評雲:“創成一體,垂式千秋。”

2 張協和劉琨

(1)張協

張協、張載、張亢兄弟與潘、 陸諸人齊名。 其中詩名較盛的是張協。其詩歌特點是既有文采又較少蕪累。 張協現存詩十餘首, 多數作於歸隱後,代表作是《雜詩》十首。 張氏兄弟的詩, 現在所存不多,在當時卻頗負盛名,劉勰曰:“孟陽、 景陽, 才綺而相埒, 可謂魯、 衛之政, 兄弟之文也。”

(2)劉琨

劉琨早年生活豪縱,且慕老、 莊, 後參加衛國鬥爭, 思想感情發生變化,聞雞起舞的故事,最能見其性格。 《扶風歌》 是其代表作之一。劉琨被拘時寫瞭《答盧諶》和《重贈盧諶》 , 是劉琨的絕命詩。其詩歌感情深厚,風格雄峻,亦與建安風骨一脈相承。

三、郭璞的遊仙詩

1 遊仙詩溯源

詩歌以“遊仙”名篇始於曹植, 但以遊仙為題材則可上溯到戰國時期。

2 郭璞遊仙詩的思想內容

(1)郭璞的遊仙詩,今存19首, 其中有9首為殘篇。 鐘嶸《詩品》 評價郭璞的《遊仙詩》為“辭多慷慨, 乖遠玄宗”。 其遊仙詩特點即為“乖遠玄宗”“坎壈詠懷”。

(2)郭璞所抒發的不是莊子的那種逍遙精神, 而是儒傢“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精神。 他的遊仙是其仕途偃蹇、 壯志難酬時的精神寄托,是抒發苦悶情懷的特殊方式。

3 郭璞遊仙詩的藝術特色

(1)文采富艷

郭璞《遊仙詩》以文采富麗見稱於時。 無論是寫隱逸還是寫神仙,都無枯燥的說理,而是以華美的文字, 將隱士境界、 神仙境界及山川風物都寫得十分美好,具有形象性, 這在當時是高出儕輩、 獨領風騷的,故劉勰說其“足冠中興”, 鐘嶸評為“中興第一”。

(2)寄托高遠

郭璞借遊仙寫其坎壈之懷,繼承瞭《詩》 《騷》 的比興寄托傳統。郭璞以遊仙寫失意之悲,與左思借詠史抒牢騷不平, 有異曲同工之妙。

四、王羲之與蘭亭唱和

1 王羲之簡介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文士,為人率直、 灑脫。 他雖出身高門, 卻淡薄宦情,好隱居,與清談名士交遊, 以山水吟詠為樂。

2 《蘭亭集》與《蘭亭集序》

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人的蘭亭之會名流薈萃, 多達四十餘人。聚會的目的主要是欣賞山水,飲酒賦詩, 采取流觴賦詩的方法, 成詩37首,編為《蘭亭集》。蘭亭之會在後世享有盛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王羲之寫瞭一篇《蘭亭集序》。

3 蘭亭詩的內容

或抒寫山水遊賞之樂,表現山水審美的情趣; 或由山水直接抒發玄理。寫遊賞的樂趣,包括山水之美、 飲酒之樂、 臨流賦詩之雅興,其中心內容是在美好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中得到審美愉悅。

4 對蘭亭詩的評價

(1)蘭亭詩無論是寫山水還是寫玄理, 藝術水平都不高, 但標志著詩人已開始留意山水審美,並從山水中體悟玄理。 這種嘗試預示著山水詩將要興起。

(2)蘭亭雅集對中國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響, 同時對詩歌流派的形成也有推動作用。

五、孫綽、許詢與玄言詩

1 興起背景

(1)玄言詩是魏晉玄學及清談之風興盛的結果。 起源於中朝的清談之風,被過江諸人帶至東晉,並且風氣日熾。

(2)與東晉政局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態有關, 是否善於談玄,成為分別士人雅俗的標準。這種標準使東晉文人將詩歌創作和老莊玄理與山水之美相混合。

(3)玄釋合流,亦玄亦佛。這給東晉玄言詩人的思想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東晉士人在老莊思想的影響下, 加之處在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環境中,他們隻求適意,以從容幽雅的風度, 過著風流瀟灑的生活。

2 代表人物

孫綽、許詢。

3 內容與特點

(1)內容——因循自然與玄理的闡發。 以抒發老莊玄理為主。

(2)特點——淡乎寡味,缺乏形象。 鐘嶸《詩品序》 曰: “理過其辭,淡乎寡味。”

4 影響

東晉玄言詩本身的藝術價值並不高, 但它對後世的影響卻相當深遠,如謝靈運的山水詩,白居易諸人的說理詩, 宋明理學傢之詩等均受到瞭一定的影響。

2.2 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

一、填空題

1 太康詩風的代表詩人是陸機和_____。 [北京師范大學2014年研]

潘嶽 【答案】

潘嶽深受道傢思想的影響, 試圖遠離政治紛紜, 全性保真而萌生淡泊名利,親近自然,渴望自由, 向往隱逸, 享受閑居之樂的高雅情懷。他與陸機並稱“潘江陸海”, 是太康詩風的代表詩人。【解析】

2 詩的特點在內容上是以談論老莊玄理為主, 少數兼及佛理的表述,

在表達上_____則是抽象玄虛, 淡乎寡味。 [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研]

玄言 【答案】

玄言詩發端自魏正始時代。 西晉隻有少數詩人以玄言入詩。 東晉中期是玄言詩的成熟和高潮期。 東晉末葉, 玄言詩已經式微瞭。玄言詩的特點在內容上是以談論老莊玄理為主, 少數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達上則是抽象玄虛,淡乎寡味, 純以韻語敷述玄理, 背離瞭藝術表現的形象、情感等原則。【解析】

3 東晉玄言詩的代表人物有孫綽和_____。 [中山大學2010年研]

許詢 【答案】

東晉玄言詩的代表人物是孫綽和許詢。 對此, 《續晉陽秋》《宋書·謝靈運傳論》和鐘嶸《詩品》 皆有一致的看法。 玄言詩是一種以闡釋老莊和佛教哲理為主要內容的詩歌。 玄言詩約起於西晉之末而盛行於東晉。代表作傢有孫綽、 許詢、 庾亮、 桓溫等; 其特點是玄理入詩,以詩為老莊哲學的說教和註解, 嚴重脫離社會生活。【解析】

4 鐘嶸《詩品》置左思於_____品。 [中山大學2011年研]

上 【答案】

鐘嶸《詩品》 置左思於上品, 評其詩曰: “文典以怨, 頗為精切,得諷諭之致。”【解析】

二、名詞解釋題

太康文學(太康之風)[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研]

相關試題:太康詩風[揚州大學2018年研]

答:太康文學是指以陸機、潘嶽為代表的西晉文學。 由於時代的原因,潘、陸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詩歌的慷慨之音, 也不會寫出阮籍那種寄托遙深的作品,他們的努力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擬古, 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進步,並表現出繁縟的詩風。 太康詩風“繁縟”特征的主要表現為追求華辭麗藻、描寫繁復詳盡及大量運用排偶。 這一時期詩壇出現瞭三張二陸兩潘一左,但除左思的作品反映瞭一定的現實內容, 成就較高外,大都有形式主義傾向,內容稍顯貧乏, 追求詞藻的華美, 註重藝術形式技巧。

三、論述題

1 論述從建安到太康的詩風演變。 [北京大學2015年研]

答:建安是東漢末年漢獻帝的第五個年號, 這一時期的詩風被稱為“建安風骨”, 代表詩人是“三曹”和“建安七子”。 太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第三個年號,這一時期的詩風被稱為“太康詩風”, 代表詩人是陸機和潘嶽。從建安到太康,中間還有一個詩歌發展的重要階段——“正始之音”。 正始, 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君主魏齊王曹芳的第一個年號, 這個時期的代表詩人是阮籍和嵇康。 從建安經正始至太康, 期間詩風的演變呈

現一條清晰的軌跡。

(1)建安風骨

東漢末年的動亂,既使建安文人飽受亂離之苦, 也激起他們的政治熱情,建功立業、揚名後世,成為他們共同的追求。 建安文人政治熱情的普遍高揚,造成瞭當時詩歌“雅好慷慨”“志深筆長”“梗概多氣”的特點。建安詩歌這種悲涼慷慨的精神, 具有鮮明時代特色。 人生苦短的哀嘆,是建安詩歌的另一個主題。當時社會動亂, 生靈塗炭, 疾疫流行,人多短壽,這種情況對文人刺激很大。 面對短促而又多艱的人生,建安詩人采取瞭三種不同的態度:第一種是單純的哀嘆。 第二種是慨嘆歲月短促、功名未立,卻仍努力追求。 第三種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後兩種思想體現瞭建安詩人積極的人生觀,對後世有志之士有很大的激勵作用。 建安時代是文學開始走向自覺的時代,也是詩人創作個性高揚的時代。 建安詩人多高自標置, 以文才武略自負,在進行詩歌創作時,便不肯踵武前賢或效法同輩, 而是另辟蹊徑,努力展現自己獨特的風貌。 在詩體的運用上, 也各具匠心。鮮明的個性色彩,是建安詩歌獨具魅力的標志。 由於“世積亂離, 風衰俗怨”,

建安詩歌帶有濃鬱的悲劇色彩。 建安詩人處於時代與個人雙重悲劇的交匯點上,都敢於正視苦難的社會與人生, 勉勵自己及他人惜時如金,及早建功立業,贏得不朽的名聲。

(2)正始之音

正始時期的詩人,政治理想落潮, 普遍出現危機感和幻滅感。此時的詩歌也與建安詩壇風貌迥異,反映民生疾苦和抒發豪情壯志的作品減少瞭,抒寫個人憂憤的詩歌增多瞭, 故阮籍詩“頗多感慨之詞”, 嵇康詩亦“多抒感憤”。 由於正始玄風的影響, 詩歌逐漸與玄理結合, 詩風由建安時的慷慨悲壯變為詞旨淵永、 寄托遙深。 阮籍和嵇康是“正始之音”的代表。阮籍的《詠懷詩》充滿苦悶、 孤獨的情緒, 其詩或者寫時光飛逝、人生無常,或者寫樹木花草由繁華轉為憔悴, 比喻世事的反復,或者寫鳥獸蟲魚對自身命運之無奈, 或者直接慨嘆人生的各種深創巨痛。《詠懷詩》中遷逝之悲、禍福無常之感觸目皆是, 正體現瞭他憂憤深廣的情懷。阮籍詩中悲哀、淒愴、 涕下、 咨嗟、 辛酸、 蹉跎、 憂傷、憤懣、怨尤、悲悼等詞語十分常見, 充分反映瞭他極度苦悶的心情。嵇康的詩,以表現其追求自然、高蹈獨立、 厭棄功名富貴的人生觀為主要內容。其中《幽憤詩》作於其蒙冤系獄時, 可視為其絕命詩。 詩中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負,對自己無辜受冤表示極大憤慨。

(3)太康詩風

西晉詩壇以陸機、潘嶽為代表, 講究形式, 描寫繁復, 辭采華麗,詩風繁縟。所謂太康詩風就是指以陸、 潘為代表的西晉詩風。 晉武帝司馬炎代魏之後不久,天下重歸於一統。 社會相對安定, 經濟比三國紛爭時有較大發展。士人們重新燃起從政熱情, 願為新朝效力, 原曹魏政權中的文人,轉投司馬氏政權者,為數更多。 統治集團為鞏固政權的需要,也盡力拉攏文人。但由於西晉王室內部矛盾十分復雜, 文人們在政治鬥爭的旋渦中幾經浮沉,演出瞭一幕幕人生的悲劇。 西晉詩人多以才華自負,他們努力馳騁文思,以展現自己的才華。 為瞭逞才, 他們對當時最能表現才華的辭賦都十分重視, 辭賦創作既為他們帶來巨大的聲譽,又使他們在藝術技巧方面得到很好的訓練; 而他們的文才的確十分突出。由於時代的原因,潘、陸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詩歌的慷慨之音,也不會寫出阮籍那種寄托遙深的作品, 他們的努力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擬古,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進步, 並表現出繁縟的詩風。

2 結合具體作品論述晉代詩歌風格。 [復旦大學2010年研]

答:晉代詩歌主要是指以太康詩風為代表的西晉詩風和在東晉大盛的玄言詩,其詩歌風格表現為:

(1)繁縟華麗的西晉詩風

以太康詩風為代表的西晉詩風, 代表人物有陸機、 潘嶽等。 由於時代原因,他們不可能唱出建安詩歌的慷慨, 也不會有阮籍那種寄托遙深的作品,他們追求華麗的辭藻,描寫繁復詳盡, 大量運用排偶, 努力表現在擬古和追求形式技巧的進步, 表現出繁縟的詩風。 這一時期出現三張二陸兩潘一左,其作品大多有形式主義的傾向, 內容貧乏, 追求辭藻的華

美,註重形式上的技巧。

(2)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的東晉詩風

東晉的百年間占據主導地位的是玄言詩, 代表作傢有孫綽、 許詢。玄言詩興盛的原因一方面是魏晉玄學即清談之風興盛的結果, 另一方面也與東晉政局及由此形成的詩人心態有關, 它在內容上宣揚老莊哲學,在藝術上缺乏形象,鐘嶸的《詩品》 稱之為“理過其辭, 淡乎寡味”。 玄言詩中也有形象性較強的作品,大都借山水以抒情。 玄言詩本身的藝術價值並不高,但它對後世的影響卻相當深遠。 東晉詩風“淡乎寡味”的特征主要表現為:

①用詩的形式闡揚玄理,沒有生動形象的詩味

“玄言詩”曾統治晉代詩壇一百餘年, 它的本質特征是“寄言上德, 托意玄珠”。 詩人直接用玄學的詞語寫詩, 用詩的形式闡揚玄理, 把詩寫得如同玄學學術論文。如孫綽的《答許詢》 詩: “遺榮榮在, 外身身全。 卓哉先師,修德就閑。散以玄風, 滌以清川。 或步崇基, 或恬蒙園。道足匈懷,神棲浩然。”詩中所宣揚的盡是道傢不競之求、 全身保性、 超然物外的玄理。幾乎沒有生動形象的詩味。 正如鐘嶸《詩品》 說:“永嘉時,貴黃老,稍尚虛談。於時篇什, 理過其辭, 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傳。孫綽、許詢、桓、 庾諸公詩, 皆平典似道德論, 建安風力盡矣。”

②淡乎寡味,無法引起讀者共鳴

“淡乎寡味”就是缺乏真摯、 深沉和強烈的感情, 無法引起讀者的感動和共鳴。這又是因為玄學傢主張恬淡虛靜, 不為外物動心, 以這種精神狀態寫詩,其詩自然就淡薄無味, 缺乏形象瞭。玄言詩本身的藝術價值並不高, 但影響卻相當深遠, 謝靈運的山水詩,白居易諸人的說理詩,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 玄言詩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一環。其為詩歌說理所積累的正反面經驗尤其值得註意。總之,兩晉詩壇上承建安、正始, 下啟南朝, 呈現出一種過渡的狀態。西晉與東晉又各有特點,西晉詩壇以陸機、 潘嶽為代表, 講究形式,描寫繁復,辭采華麗,詩風繁縟。 東晉詩壇被玄風籠罩, 以王羲之、孫綽、許詢為代表的玄言詩人, 作品缺少詩意, “理過其辭, 淡乎寡味”,雖在當時被視為正宗,卻無生命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