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kreess

我們共同的朋友——有些失望的終結篇

這是狄更斯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緊接著《遠大前程》和《雙城記》,還有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中對此書推崇備至,我本來期待狄更斯能再掀高潮,給出一個完美的終結。但實際上我很有

這是狄更斯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緊接著《遠大前程》和《雙城記》,還有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中對此書推崇備至,我本來期待狄更斯能再掀高潮,給出一個完美的終結。但實際上我很有點失望。

本書的情節倒是很曲折,有兇殺有懸疑,可以說是所有作品中最復雜的一部。

苛刻吝嗇的垃圾王留下遺囑,兒子哈蒙和一個不認識的女人貝拉結婚,方能獲得所有財產。不然就都給管傢鮑芬夫婦。老財主死後,哈蒙少爺回國繼承遺產。他想先瞭解一下貝拉是個什麼樣的女人,便和同行的人互換瞭身份。可是那個人卻被殺瞭。公眾以為哈蒙少爺已死,鮑芬夫婦便得到瞭所有的遺產。

哈蒙少爺並沒有馬上去揭示真相。他化名洛克斯史密斯,給鮑芬夫婦做秘書,並暗中觀察被老夫婦接到傢中的貝拉。貝拉一開始被金錢迷住瞭雙眼,一心想要嫁個有錢人,看不起哈蒙。但其實她內心是個純真的女孩,最終認清瞭自己,和哈蒙少爺相愛並結婚。婚後,哈蒙才公開瞭真相,繼承瞭財產。於是兩個人過著幸福的生活。

除瞭這條主線,還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和他們的故事穿插其中。作者在結構的把握上是無可挑剔的。但是最後關於鮑芬先生的那一段,我有點不滿意。我覺得如果讓他真的被金錢沖昏頭腦,反倒更真實一些。而且這並不會妨礙故事的結局,因為他本質善良,還有那麼溫柔的老婆,一定有辦法讓他再回歸正道。書裡寫成他們所有人都在演戲,借此考驗貝拉。這讓我覺得有點太刻意瞭。

這是狄更斯的少數幾本作品,其女一號讓我感到豐滿的。貝拉不像其他作品中的女一號毫無瑕疵。她開始時的迷失,迷失過程中又零星表現出來的善良,尤其她和她父親的感情交流,讓我覺得很真實生動。但有些地方我覺得有點用力過猛。他們的有些對話、還有動作描寫,會讓我覺得有些膩。我能明白作者想表現他們之間的感情,但有點料放多瞭的感覺。不光他們父女,瘸腿女孩珍妮和她爸爸之間也是如此。

狄更斯小說裡真正的壞人不多,就算有,也是小醜類的存在。本書裡的無賴和韋格,是正常的壞人。他們“壞”,不過僅此而已。但麗齊的弟弟和他的老師,那真的是太壞瞭!讀“老師向麗齊求婚、麗齊拒絕並被弟弟責罵”的那一章,我是真的很憤怒。作者把這兩個人的自私醜態刻畫的淋漓盡致。雖然麗齊表現的很聖女,我看的那是火冒三丈。但我以為最終會讓這兩隻迷途的羔羊回到正途上的,在我看來這樣才“狄更斯”。可沒想到老師居然真的因為嫉妒,對尤金下瞭毒手。這個處理太出乎我的意料瞭。可惜這是最後一本小說,無法再看出作者是不是真的在想法上有所變化。

卡爾維諾說“這部小說之所以被視為大師之作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對於社會及社會中的階級沖突有相當復雜的描繪。"狄更斯從來不是脫離社會的小清新,他也從來不吝於揭露上層社會的醜惡。那些是故事不可或缺的背景。可是在這個故事裡,我會覺得有點為瞭現醜而現醜。開頭和結尾各用瞭一個章節寫“社交界”,在文中也是提到過很多次,都用瞭相當大的篇幅描寫。我覺得有點多餘。那些內容不可剔除,但我真不覺得有必要花這麼多的筆墨。

這部分內容是最能體現狄更斯諷刺大師地位的。說到狄更斯就一定會提到“諷刺”這個詞。但以前作品中的諷刺,像一個年輕人在用耍小聰明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態度,玩些雙關隱射而已。這本小說讓人感覺很油膩。類似"我的老爺們,紳士們和榮譽委員會的委員們"這種戲謔的旁白三番五次的出現,讓人不勝其煩。每個角色不管什麼情境下的對話都相當冗長。故意玩弄文法上的遊戲,似乎就是為瞭把句子的意思弄的不知所以。——當然,翻譯真的“功不可沒”,直接拉低瞭這本書的閱讀愉悅感。——還有大量在我看來毫無必要的俏皮話和描寫。總體來說,就像是一個油膩大叔在餐桌上賣弄自己的巧舌如簧。欠缺瞭他在其他作品中的真誠感。

Anyway,雖然這本小說作為終結,讓我有點失望,但絕非說它不好。這仍然是一本大師之作。我不知道此生會不會再重讀狄更斯,不過在不短的時間裡,應該不會再讀瞭。

這是一段精彩的、讓我感動的閱讀之旅。卡爾維諾引用奧維爾的觀點,說狄更斯“的目標與其說是描繪社會的邪惡,不如說是人性的邪惡”。然而我對這個觀點卻並不以為然。起碼我直觀的閱讀感受,更多的是感受到瞭人性之善。善良也好正義也好,這些東西或許會暫時被壓制,從人們的眼中消失。但它們終將回到每一片土地上。這不是一個客觀的公理,這是一種信念。如果每個人心裡都保有這些東西,我相信,這個信念終將變成現實。而狄更斯,以及很多像他一樣的人,就是在努力讓人們記起內心中那些美好的東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